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1) 晶片組是甚麼?

當今的電腦架構逐漸走向單一、整合平台的路線,所謂的「平台」,指的是晶片組 (主機板)、處理器、記憶體這三大基礎元件需要能夠互相搭配,才能順利組裝出一台運作正常的電腦,不同架構之間的差異有時候非常大,針對的市場與用途也各自不同,因此在選購零組件前了解自己的需求,並選擇對應適當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Note :
由於目前選購電腦通常以 Intel 的產品為主,加上 AMD 正在等待 2016 年推出新架構-Zen Core,因此本篇暫時不會介紹 AMD 的部份。

認識晶片組 (Chipset)

晶片組 (Chipset) 是主機板上最大顆的晶片,也是平台架構的軸心,至於為什麼叫做晶片組呢?

要認識晶片組在這裡我要先聊一點點歷史,早期 (大約在 2007 年以前) 分為南橋 (Southbridge) 與北橋 (Northbridge) 兩大晶片故得名,當時我們通常使用北橋的名稱來稱呼晶片組,北橋主要負責的項目有:

早期晶片組中,北橋 (Northbridge) 的周圍架構:
CPU <=== 前端匯流排 (Front Side Bus, FSB) ===> 北橋 <=== 記憶體匯流排 (Memory Bus) ===> 記憶體

至於另一顆晶片-南橋呢?

南橋在 Intel 的架構裡面當時又被稱做 ICH (I/O Controller Hub),顧名思義是負責掌理各種 I/O 的,其實概略的分法就是頻寬需求沒那麼大的,就通通扔給南橋處理,因此南橋負責的項目豐富許多,有這些:

以下就是一張典型的早期晶片組 (Intel X48 Express Chipset,大約是 2007 年左右的產品,是末代使用傳統晶片組架構的 Intel 平台)架構圖:

x48_block_diagram然而隨著記憶體頻寬需求越來越高,CPU 的製造工藝也不斷上升能夠整合更多的電晶體,Intel 在 2008 年發佈的 Nehalem 微架構 (也就是初代 Core i 系列處理器) 中正式將 DDR3 記憶體控制器整合入處理器中,也就是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IMC) 架構,至此北橋的功能只剩下顯示卡 PCI Express 通道,逐漸失去其重要性。

之後 Intel 在 2011 年推出的 Sandy Bridge 微架構中,一不做二不休便將 PCI Express 通道也整合入處理器中,從此晶片組只剩下南橋一顆晶片,但基於習慣所以我們還是稱其為晶片組,而同時 Intel 也將南橋的名稱從 ICH 改為 Platform Controller Hub (PCH),之後我們稱呼晶片組時,就是使用南橋的名稱作為平台名。

目前電腦主機板的主要架構:
CPU <=== 直接通道 ===> 記憶體與顯示卡

DMI ( Direct Media Interface,DMI 匯流排)

PCH

以下就是一張目前近代的晶片組 (Intel X99 Express Chipset,2014 年推出) 的架構圖,可以很明顯看到 PCI-E 顯示卡通道與記憶體都已經整合到 CPU 之中,晶片組實際上只剩下一顆晶片,稱為 PCH:

接下來我將從 Intel 近年發展的平台開始說起,從處理器到與之搭配的晶片組 (主機板),之後再到選擇相容的記憶體規格,依循這個脈絡走下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