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關於本站
  • 聯絡站長
  • 設備資訊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 連載目錄
  • 本站 Windows 11 發佈狀態
  • Login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5) 選購零組件的準則與思考方向

Andrew Huang Andrew Huang
2015-03-09
電腦組裝與維護
0

iLog > 電腦硬體 > 電腦組裝與維護 >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5) 選購零組件的準則與思考方向

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

事前規劃的重要性?

先前四篇中我大致介紹了目前電腦的主要分類依據-平台 (Platform) 與實際介紹了近三、四年來的主流與旗艦平台和組裝主要需要選購的零組件清單,從本篇開始正式進入組裝選購的第一個階段-規劃的部份。

我個人認為組裝一台電腦大致可以分為事前規劃、選購零組件、實際組裝、測試與投入使用四個階段,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正是事前規劃的部份,為什麼呢?事前規劃中最主要的兩大部份就是認清自己的需求與自己的負擔能力,如果這方面的規劃有做好的話,組裝好電腦之後大概至少 2 年左右可以不需要做任何升級就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事前規劃得非常得宜,考慮的相當周詳的話,甚至可以在只有小幅升級的狀況下長期使用這台電腦而不會感受到吃力或難以使用。

要知道人對電腦的需求是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的,不要小看自己只是看個影片、上上網而已為什麼需要考慮那麼多,其實同樣是看影片、上網看網頁這樣簡單的事情,在 5 年前你看的可能是 480P 的低畫質影片,現在追求的卻是 1080P Full HD 高畫質、藍光甚至是 4K 超高畫質的影片、看的網頁從以前的簡單圖文到現在有 HTML5 動畫、內嵌影片、智慧型表單等各式各樣的應用,所以人的需求是會一直成長的,如同電腦每年這樣推陳出新效能上總是有所增長一般,就算不看任何應用的部份,單就作業系統而言,當年的 Windows XP 和現代的 Windows 7、Windows 8.1 的重量可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與視覺其實成長了非常多。

於是進入規畫這個階段後,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問題要去思考-我的需求到底是甚麼?我的預算到底有多少?這兩個問題可以和再一起想,也可以擇一先決定之後再來搭配。

我的需求到底是甚麼?

要規劃合乎自己需求的電腦,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的需求到底是甚麼,自己的需求是甚麼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不論你是要自己繼續鑽研挑選零件還是想請他人幫你配單,認清自己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若是不符合自己的需要,就算 CP 值在高也是枉然,花再多錢也是浪費。

玩遊戲 / 算圖 (專業繪圖) 多,還是其他應用多?

玩遊戲比其他應用 (例如文書處理、科學計算、日常操作) 來得更多的人,可以考慮將更多預算配置到顯示卡上,處理器的部份可以略有折衷。

例如原本選配 Core i7 的話,若是預算不那麼充分可以考慮降為 Xeon E3,並將省下的 2,000 左右價差移到顯示卡的部份,在遊戲方面的提升感受會比跳高處理器來得明顯很多,在極端狀況下對於玩遊戲掛帥的人來說,Core i3-4160 (售價約 3,899) 搭配 GTX970 (售價約 13,500) 會比 Core i7-4790 (售價約 10,000) 搭配 GTX960 (售價約 7,500) 來得更好,不過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其實我們還需要考慮處理器能不能跟得上這張高階顯示卡的問題 (也就是俗稱的吃不吃得滿),通常建議還是至少搭配到 Core i5 系列會比較均衡一點。

反過來說,如果幾乎不玩遊戲,平常主要是在做科學計算或是日常操作的人,則不必考慮太多將預算拿來堆處理器及記憶體就好。

因為不玩遊戲配任何高階顯示卡都是浪費,對於不玩遊戲或是只玩非常輕量級遊戲的人來說,預算應該拿來提升工作的處理速度,此時可以考慮選購 Core i7 處理器搭配其內建顯示即可,或是使用 Xeon E3 搭配一張最低階,只是「拿來顯示畫面用」的顯示卡也是不錯的主意。

若是遊戲與日常其他應用各半者,我個人推薦在預算充裕但又不到豪奢的人選擇 Xeon E3 搭配一張中等的顯示卡 (例如 GTX760 或 R9-280X)。

中階顯示卡搭配目前 CP 值較高的 Xeon E3 (近似於 i7 效能) 即可達到均衡又不會使預算高到非常誇張的效果。

我的預算到底要多少?

大致上目前電腦的價格已經比起五、六年前低廉許多,目前大概可以這樣粗分:

  • 頂級 / 旗艦級電腦 Ultimate Class
    45,000 元以上
    這個等級的電腦幾乎可以做到全方位都強,不論是遊戲、聲光效果、高畫質電影、文書處理、科學運算、其他日常用途都可以達到頂尖的水平。
    通常這個等級會使用 Core i7 HEDT 旗艦玩家平台,記憶體上到全滿的 32GB 甚至是 64GB 並搭配 NVIDIA GTX 系列或 AMD Radeon R9 系列中較高階的顯示卡、大容量 SSD 固態硬碟與較高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650W 以上)。
  • 高階 / 多用途電腦 Premium Class
    30,000 元至 45,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大致上在各方面用途都有一定水準,遊戲上雖不到頂尖但已足以應付絕大多數 1080P 畫質水平的單機遊戲,其他一般應用則通常可以輕鬆應付,但在此級別的電腦使用主流平台或 HEDT 平台者都有,通常會搭配 Core i7 或 Xeon E3 處理器這是購買時需要權衡的地方,同時由於預算不如頂級電腦般無限制,因此開始會有需要考慮捨棄的部分,例如大量資料存取而不那麼重視讀取速度的情況,可能就不採用 SSD 之類的考量,記憶體部分建議配置 16GB 甚至 32GB。
  • 中高階 / 遊戲用電腦 Advanced Gaming Class
    20,000 元至 30,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就會因為受制於預算有限,需要針對用途下去選擇最好的搭配組合,例如以遊戲為主者,就不適合選購 Core i7 處理器,我個人的建議是選擇 Xeon E3 系列,若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調降至 Core i5 系列,但強烈建議不要考慮 Core i3 甚至更低階的選擇,處理器省下的預算則移去顯示卡的部分,盡可能選擇高階一點的顯示卡以滿足遊戲需求,如果有剩餘預算的話可以考慮選購 SSD 加快遊戲檔案的讀取速度,記憶體部分建議至少配置 8GB,以 16 GB 為佳。
  • 中高階 / 一般用電腦 Advanced Class
    20,000 元至 30,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再一般用途和文書處理而言可說是相當高階了,既然不玩遊戲,顯示卡的預算當然可以省下來放在處理器與記憶體上,若要配到這麼高階的電腦建議可以朝 Xeon E3 系列甚至 Core i7 系列去規劃,剩餘預算可以考慮優先投入記憶體的部分,但由於是文書或其他一般用途,或許可以不必採用 SSD,記憶體部分建議至少配置 8GB,以 16 GB 為佳。
  • 中階 / 遊戲用電腦 Gaming Class
    15,000 元至 20,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會在預算配置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由於強調遊戲方面的用途,因此顯示卡的預算占比自然是不會低,可以朝 NVIDIA GTX750 或是相似等級的顯示卡下去規劃,特別注意在這個價格帶的品牌電腦經常推出 Core i5 搭配 GT820 等低階入門顯示卡卻號稱「遊戲機」,實際上這樣的電腦根本不太能應付各種遊戲的需求,在這個價格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搭配 Core i7 / Xeon E3 級別的處理器的,若是顯示卡預算被擠壓的話,可以優先從降低處理器等級至 i5 或 i3 等級左右著手 (更低等級則不建議),記憶體至少配置 4GB,若可以的話則上到 8GB 為佳。
  • 中階 / 一般用電腦 Standard Class
    15,000 元至 20,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會在預算配置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由於沒有遊戲的需求,因此顯示卡的預算占比可以被壓到最低甚至使用內建顯示,將主要預算配置給處理器和記憶體,處理器建議搭配 Core i5 或是 Xeon E3,甚至是 Core i7 也可以考慮,記憶體至少配置 8GB,若可以的話則上到 16GB 為佳。
  • 中低階 / 入門型電腦 Entry Class
    10,000 元至 15,000 元
    這個等級的電腦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建議根據自己的用途,配出當下能選擇的最佳組合,記憶體建議至少配置 4GB,處理器建議至少使用 Core i3,若不玩遊戲者以 Core i5 為佳。
  • 低階 / 低價型電腦 Budget Class
    10,000 元以下
    這個等級的電腦在各方面都受到極大限制,基本上不太需要考慮遊戲需求,處理器建議選擇 Core i3,若真的需要使用此等級的電腦進行遊戲,則可以考慮近來推出的 Pentium G3258 特別版搭配一張中低階的顯示卡,記憶體同樣建議至少配置 4GB。
Tags: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Share7TweetSend
Previous Post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4) 我需要哪些東西才能組裝電腦?

Next Post

為什麼你應該關心歷史課綱「微調」?到底調了甚麼?

Andrew Huang

Andrew Huang

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茫然,正在尋找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向,試圖找到一條可以繼續走下去的道路。

Related Posts

主力日常工作平台升級計畫 (MK3) 紀錄
電腦組裝與維護

主力日常工作平台升級計畫 (MK3) 紀錄

2016-03-31
電腦組裝與維護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4) 我需要哪些東西才能組裝電腦?

2015-03-07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1) 晶片組是甚麼?
電腦組裝與維護

電腦組裝選購攻略 (3) 近代系統平台介紹 (下)

2015-03-04
Next Post
為什麼你應該關心歷史課綱「微調」?到底調了甚麼?

為什麼你應該關心歷史課綱「微調」?到底調了甚麼?

社群網路

投票中心

請問您對本站此次改版的滿意度?

Loading ... Loading ...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粉絲專頁

搜尋本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在 Twitter 上追蹤我

Tweets by AndrewDev8383

訂閱本站

訂閱後當本站有新文章時便會發出通知。

一起加入其他 6,937 位訂閱者的行列

DISCORD

  • 聯絡站長
  • 關於本站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Copyright © 2015 - 2022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2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