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 (Mid 2022) NEW
購買評價等級 2022-06-11 更新
此產品剛獲得更新,推薦購入。

發表日期:2022 年 06 月 07 日 (WWDC 2022)
發售日期:2022 年 07 月 (台灣上市日期待定)
Apple 於 WWDC 2022 線上發表會中發佈了採用全新設計的 MacBook Air,採用最新一代的 Apple M2 晶片 (包含 4 個性能核心、4 個節能核心與 8 至 10 個 GPU 核心並提供高達 100 GB/s 的記憶體頻寬,並且整合了新的媒體引擎以提供 H.264、HEVC、ProRes、ProRes RAW 硬體加速支援)、尺寸更大且支援多達 10 億種顏色、亮度可達 500 尼特的 13.6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四揚聲器音響系統與 1080p FaceTime HD 相機,在連接性方面新款 MacBook Air 則提供了 MagSafe 3 充電埠、兩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連接埠。
售價方面新款 MacBook Air 較舊款有所提高,搭載 8 核心 GPU 的型號起售價為 NT$ 37,900,教育優惠價則為 NT$ 34,900 起。

本站評測資訊
在延續多年都採用相同的機構設計後,MacBook Air 終於在今年獲得了全面性的改版,相較於前代產品而言今年的新款 MacBook Air 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MacBook Air 的現有用戶若在今年升級新款的話升級感應該相當明顯。但售價方面的提高使得本來就相當模糊的產品定位變得更加尷尬,對於在意持續性能表現的重度使用者而言或許考慮加價轉向選購 14 吋 MacBook Pro 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 全新的機身設計帶來更強的擴充性與效果更佳的顯示器。
- 新的 M2 晶片較前代有 18% 的 CPU 性能提升與 35% 的 GPU 性能提升。
- M2 晶片補上了 M1 晶片中所缺少的媒體引擎。
- 相較於前代而言更高的售價。
- 顯示器引入類似 14 吋、16 吋 MacBook Pro 的瀏海設計。
- 預算允許的情況下 14 吋 MacBook Pro 或許會是更值得考慮的選項。
MacBook Pro (13-inch, Mid 2022) NEW
購買評價等級 2022-06-11 更新
此產品剛獲得更新,推薦購入。

發表日期:2022 年 06 月 07 日 (WWDC 2022)
發售日期:2022 年 07 月 (台灣上市日期待定)
Apple 於 WWDC 2022 線上發表會中發佈了繼續沿用先前設計 (與 2020 年版 13 吋 MacBook Pro 完全相同) 的 MacBook Pro (13 吋),採用最新一代的 Apple M2 晶片 (包含 4 個性能核心、4 個節能核心、10 個 GPU 核心、最高 24 GB 的 LPDDR5 記憶體與高達 100 GB/s 的記憶體頻寬,並且整合了新的媒體引擎以提供 H.264、HEVC、ProRes、ProRes RAW 硬體加速支援)、與前代完全相同,亮度可達 500 尼特的 13.3 吋 Retina 顯示器與 720p FaceTime HD 相機,在連接性方面新款 MacBook Air 則提供了兩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連接埠。
售價方面新款 MacBook Pro 與先前的 13 吋版本 MacBook Pro (M1) 維持一致,起售價為 NT$ 39,900,教育優惠價則為 NT$ 36,900 起。


本站評測資訊
原先就已經相當尷尬的產品定位在 Apple 決定繼續沿用相同的機構設計之後顯得更加嚴峻,就相同價位而言 2022 年版 MacBook Pro (13 吋) 除了具備主動式散熱系統可以提供較佳的長期性能維持能力外幾乎沒有任何方面贏過新款 MacBook Air,本站強烈建議 MacBook Air 可能會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讀者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直接加價轉向選購 MacBook Pro (14 吋)。
- 新的 M2 晶片較前代有 18% 的 CPU 性能提升與 35% 的 GPU 性能提升。
- M2 晶片補上了 M1 晶片中所缺少的媒體引擎。
- 具有 MacBook Air 所缺乏的主動式散熱系統。
- 與前代完全相同、毫無長進的整體設計。
- 對現有 MacBook Pro (13 吋) 使用者而言升級感微乎其微。
- 預算允許的情況下 14 吋 MacBook Pro 或許會是更值得考慮的選項。
2022/06/11
購買評價等級初評結果為 S 級 (此產品剛獲得更新,推薦購入)。
MacBook Pro (14-inch, Late 2021)
購買評價等級 2022-06-11 更新
此產品近期曾獲得更新,推薦購入。

發表日期:2021 年 10 月 19 日 (Unleashed – Apple Special Event, October 2021)
發售日期:2021 年 10 月
Apple 於 2021 年 10 月的線上發表會中發佈了採用全新設計的 MacBook Pro,採用以 Apple M1 為基礎大幅擴張規模而來的 Apple M1 Pro 或 M1 Max 晶片 (包含至多 8 個性能核心、2 個節能核心與 14 至 32 個 GPU 核心並提供高達 200 GB/s 或 400 GB/s 的記憶體頻寬,並且整合了新的媒體引擎以提供 H.264、HEVC、ProRes、ProRes RAW 硬體加速支援)、尺寸更大、採用 mini-LED 背光且支援多達 10 億種顏色、HDR 顯示、ProMotion 最高 120 Hz 更新頻率、持續亮度可達 1,000 尼特、峰質亮度可達 1,600 尼特的 14.2 吋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六揚聲器音響系統與 1080p FaceTime HD 相機,在連接性方面新款 MacBook Pro (14 吋) 則提供了 MagSafe 3 充電埠、三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連接埠、HDMI 2.0 連接埠與支援 UHS-II 的 SD 讀卡機。
搭載 8 核心 CPU 與 14 核心 GPU 的型號起售價為 NT$ 59,900,教育優惠價則為 NT$ 55,400 起。


本站評測資訊
本次發表的 14 吋 MacBook Pro 可說是近 6 年來 MacBook Pro 家族改變幅度最大的一次更新,除了採用比起 Apple M1 而言更能真正符合專業使用者需求的 M1 Pro、M1 Max 晶片外,還將 2016 – 2021 年間自 MacBook Pro 上被移除而引起許多使用者詬病的實體連接埠悉數加回,並且採用了目前 Apple 全公司最先進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使在行動環境下完成 HDR 影片的全流程製作成為可能。
- 全新的機身設計帶來更強的擴充性與極為優秀的散熱效果。
- 大幅提升規模後的 M1 Pro / Max 帶來符合進階使用者需求的強大性能。
- 搭載歷來最先進、效果最佳且支援 XDR 顯示的顯示器。
- 完整規模 M1 Max 晶片的性能可能未能如預期般成比例提升。
- 顯示器引入瀏海設計導致頂端選單列被截斷。
- 提升規格後的售價相當高昂。
MacBook Pro (16-inch, Late 2021)
購買評價等級 2022-06-11 更新
此產品近期曾獲得更新,推薦購入。

發表日期:2021 年 10 月 19 日 (Unleashed – Apple Special Event, October 2021)
發售日期:2021 年 10 月
Apple 於 2021 年 10 月的線上發表會中發佈了採用全新設計的 MacBook Pro,採用以 Apple M1 為基礎大幅擴張規模而來的 Apple M1 Pro 或 M1 Max 晶片 (包含 8 個性能核心、2 個節能核心與 16 至 32 個 GPU 核心並提供高達 200 GB/s 或 400 GB/s 的記憶體頻寬,並且整合了新的媒體引擎以提供 H.264、HEVC、ProRes、ProRes RAW 硬體加速支援)、尺寸更大、採用 mini-LED 背光且支援多達 10 億種顏色、HDR 顯示、ProMotion 最高 120 Hz 更新頻率、持續亮度可達 1,000 尼特、峰質亮度可達 1,600 尼特的 16.2 吋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六揚聲器音響系統與 1080p FaceTime HD 相機,在連接性方面新款 MacBook Pro (16 吋) 則提供了 MagSafe 3 充電埠、三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連接埠、HDMI 2.0 連接埠與支援 UHS-II 的 SD 讀卡機。
搭載 16 核心 GPU 的型號起售價為 NT$ 74,900,教育優惠價則為 NT$ 68,900 起。


本站評測資訊
本次發表的 16 吋 MacBook Pro 可說是近 6 年來 MacBook Pro 家族改變幅度最大的一次更新,除了採用比起 Apple M1 而言更能真正符合專業使用者需求的 M1 Pro、M1 Max 晶片外,還將 2016 – 2021 年間自 MacBook Pro 上被移除而引起許多使用者詬病的實體連接埠悉數加回,並且採用了目前 Apple 全公司最先進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使在行動環境下完成 HDR 影片的全流程製作成為可能。
- 全新的機身設計帶來更強的擴充性與極為優秀的散熱效果。
- 大幅提升規模後的 M1 Pro / Max 帶來符合進階使用者需求的強大性能。
- 搭載歷來最先進、效果最佳且支援 XDR 顯示的顯示器。
- 完整規模 M1 Max 晶片的性能可能未能如預期般成比例提升。
- 顯示器引入瀏海設計導致頂端選單列被截斷。
- 提升規格後的售價相當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