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又要回到 Intel 平台的部分了,本篇將從命名上劃入 900 系列的晶片組們開始介紹,從這個階段開始 Intel 自家晶片組的架構大致上已經底定為南北橋雙晶片共同組成的架構,一路要到 2009 ~ 2010 年間推出的 5 系列晶片組才會再有大的變化。
此外,照先前幾篇建立下來的慣例,南橋晶片的部分會留在篇末一次介紹。
歷代晶片組介紹-近代後期 (上)
年代起訖:2004 – 2009
Intel 在 2004 ~ 2009 年之間出了一大票晶片組,所以這篇的篇幅應該會是整個歷代晶片組介紹之中最長的,因為我想把所有維持雙晶片架構的 Intel 晶片組一次講完,所以這篇會一口氣從 910/915 家族講到 4 系列晶片組。
Intel 910/915 晶片組家族 (Grantsdale)
發佈時間:2004 年 06 月、2004 年 09 月 (910GL)、2005 年 03 月 (915PL、915GL)
晶片組成:82915/82910 (G)MCH + ICH6 家族
910/915 晶片組家族是 Intel 865 晶片組家族的後繼作,作為第一款使用 9 字頭命名的晶片組,當然是有架構上的變動才會如此大動作的改變命名方式囉,首先是加入了對 PCI Express 介面的支援 (AGP 通道當然也就隨之被淘汰了),除此之外在南北橋之間的連線方式也有了大幅度的改進,使用了全新的 Direct Media Interface (DMI) 取代了原先的 Intel Hub Architecture (IHA),DMI 的設計上跟 PCI Express x4 很類似,能夠提供最高 2GB/s 的資料傳輸速率 (實際上是上行與下行各 1 GB/s,不過還是比起之前 IHA 的 266 MB/s 高太多了)。
除此之外在記憶體支援能力方面也有大幅度的改變,915 晶片組家族中的部分型號可以同時支援 DDR400 與全新的 DDR2 533 記憶體,不過 915/910 家族的全部成員都不具備支援 ECC 記憶體的能力,至於擴充能力的部分,由於換上了 ICH6 系列南橋晶片所以也有了飛躍性的成長,例如 HD Audio 與 PCI Express 的支援。
至於處理器支援的部分則依舊是搭配 LGA775 (其實 915 家族是 LGA775 插槽宣布之後第一款正式支援的晶片組,只是更早的產品也能搭配使用而已) 或 Socket 478 制式且前端匯流排速度在 800 MHz 或以下的 Pentium 4、Celeron D 家族處理器 (支援 Prescott),並且可以支援 EM64T 技術。
915G/915GL/915GV/910GL 這四款晶片組具備 Intel 所發展的第三代內建顯示單元-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圖形媒體加速器, GMA) 900,相較於先前所使用的 Extreme Graphics 2 而言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對上獨立顯示卡的時後仍然只是雞肋而已,雖然能夠支援 DirectX 9.0 標準,但畢竟缺乏硬體著色器等重要元件而使用軟體模擬代替注定了這款內建顯示單元遠遠不及獨立顯示卡。
915/910 晶片組家族一共有 910GL、915P、915PL、915G、915GL、915GV 六個成員,為了方便整理彼此之間的差異所以我將它們製作成這個表格:
晶片組名稱 | 915P | 915PL | 915G | 915GL | 915GV | 910GL |
發佈時間 | 2004/06 | 2005/03 | 2004/06 | 2005/03 | 2004/06 | 2004/09 |
533 MHz FSB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800 MHz FSB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DDR 400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DDR2 533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記憶體容量上限 | 4 GB | 2 GB | 4 GB | 4 GB | 4 GB | 2 GB |
記憶體模組數量 | 4 | 2 | 4 | 4 | 4 | 2 |
內建顯示單元 | 無 | 無 | 具備 | 具備 | 具備 | 具備 |
PCI Express x16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備註:根據 Intel 官方的文書記載,儘管 915 晶片組家族 (915PL 除外) 最高可以定址到 8 GB,32 位元處理器的接受上限僅為 4 GB。
Intel 925X/925XE 晶片組 (Alderwood)
發佈時間:2004 年 06 月 (925)、2004 年 11 月 (925XE)
晶片組成:82925 (MCH) + ICH6 家族
Intel 925X 晶片組是與 Intel 915/910 晶片組家族一起推出的產品,目標定為類似於今日的 X79、X99 這類的旗艦平台,不過由於當年還沒有將消費性平台切割成主流與 HEDT 平台兩塊,所以實際上 925X 與 915P 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大。
925X 在記憶體支援方面不同於 915/910 晶片組家族同時可以支援 DDR2/DDR 記憶體的設計,僅能搭配雙通道 DDR2-533 記憶體使用,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對 ECC 記憶體的支援能力,記憶體定址能力亦只到 4 GB,但 925X 的記憶體控制器性能也較強,加入了對 Turbo Mode 的支援 (當然 925X 也支援 EM64T),不過讓人匪夷所思的是 925X 的記憶體定址能力反而比 915 家族還要差,安裝 4 GB 的記憶體只能認到 3.2 ~ 3.5 GB 左右。
至於稍晚推出的 925XE 與 925X 的差別則是 925XE 支援前端匯流排高達 1066 MHz 的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處理器,但取消了對 ECC 記憶體的支援。
Intel 945/946/955 晶片組家族 (Lakeport)
發佈時間:2005 年 04 月 (955X)、2005 年 05 月 (945P/945/945GC/945GZ)、2006 年 03 月 (945PL)、2006 年 07 月 (946PL/946GZ)
晶片組成:82945/82946/82955X (MCH) + ICH7 家族
代號為 Lakeport 的 Intel 945/946/955 晶片組家族可以說是 Intel 歷代晶片組當中在市場上生命週期最長的一代,從 2005 年發佈開始一路到 2010 年在市場上都還可以買得到基於 945G 晶片組的主機板 (因為這款晶片組能夠搭配的處理器實在是太多了,從 Pentium 4 中晚期的版本開始一路到 Core 2 時代結束之間的處理器幾乎通通都可搭,不過不幸的是由於供電設計的不同,並不是表示隨便一張基於 945/946/955 家族晶片組的主機板就可以搭上你手上的處理器,要看相容性清單才知道。)
從上面的架構圖可以很容易發現,其實 945/946/955 晶片組家族的架構與 915/910 晶片組家族非常的類似,北橋晶片負責的功能幾乎是一樣的,主要的差異則是家族成員中有一部分能夠支援 1066 MHz 的前端匯流排,並且新增對 DDR2-667 記憶體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Intel 試圖防止主機板廠商運用消費性市場晶片組來製作搭配 Xeon 處理器的主機板,因此作了一些處理最終導致 915/925 系列晶片組無法搭配 Pentium D 等多核心處理器使用,而 945 系列晶片組則沒有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主要的差異基本上出現在南橋晶片的部分,換上了新的 ICH7 家族帶來了一些新的功能,像是理論資料傳輸率翻倍的第二代 SATA 等,除此之外 PCI Express 通道與 SATA 連接埠的數量也有所增加。
與 915/910 晶片組家族相同,945/946/955 晶片組家族的成員也非常的多,足足有 945P、945PL、945G、945GC、945GZ、946PL、946GZ、955X 八種,規格對照如下 (由於寬度不足所以 955X 的規格請參考註記部分):
晶片組名稱 | 945P | 945PL | 945G | 945GC | 945GZ | 946PL | 946GZ |
發佈日期 | 2005/05 | 2006/03 | 2005/05 | 2005/05 | 2005/05 | 2006/07 | 2006/07 |
支援 Atom 處理器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最高 FSB 速度 (MHz) | 1066 | 800 | 1066 | 800 | 800 | 800 | 800 |
最高 DDR2 記憶體速度 | 667 | 533 | 667 | 667 | 533 | 667 | 667 |
最大記憶體容量 | 4 GB | 2 GB | 4 GB | 2 GB | 2 GB | 4 GB | 4 GB |
PCI Express x16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支援 |
內建顯示單元 | 無 | 無 | 具備 | 具備 | 具備 | 無 | 具備 |
註記:955X 絕大多數規格與 945P 相似,但記憶體支援容量提高為 8 GB,並加入對 ECC 記憶體的支援
最後要提的是 945G/945GC/945GZ/946GZ 的內建顯示部分,除了 946GZ 以外其他三款都是搭配 Intel GMA 950 (又被稱為第 3.5 代 Intel 整合圖形核心),架構上與 915G 搭配的 GMA 900 相當接近,因此弱點也差不多,至於 946GZ 則是搭配了與下一代晶片組 Q965/Q963 比較接近的 GMA 3000,基本上這兩款內建顯示單元與前代的差異主要只有 Vertex Shader 的版本從 2.0 升級到 3.0 與能與系統分享的記憶體量有所增加而已。
Intel 975X 晶片組 (Glenwood)
發佈時間:2005 年 11 月
晶片組成:82975X (MCH) + ICH7 家族
基本上 Intel 975X 晶片組沒有太多特別的地方,算是 955X 的改進版吧?主要是 PCI Express x16 通道的部分增加了可以用於支援 CrossFire 雙顯示卡的設計,也就是可以動態設定 Slot 1 為 x1/x8/x16、Slot 2 為 x1/x8 (總共還是只有 16 條通道,這是沒有改變的)。
除此之外就是記憶體支援能力的提升了,可以搭配的記憶體速度提高到 DDR2-800 (其實是到 Core 2 Duo 發布之後才增加這項的),並且繼續保有支援 ECC 記憶體的能力。
Intel 965 晶片組家族 (Broadwater)
發佈時間:2006 年 06 月
晶片組成:82965 (MCH) + ICH8 家族
這是 Intel 最後一系列以 900 系列命名的晶片組,當時是作為 945 晶片組家族的後續產品推出,命名上比較特別的是以往放在後面的英文字綴被拿到前面了,而且 965 晶片組家族的成員相比 945 與 915 晶片組家族來說單純許多,只有四個成員。
整體來說其實這一世代並沒有帶來甚麼大的改變,雖然南橋晶片換上了 ICH8,不過實際上與 ICH7 的分別也只有 USB 2.0 與 SATA 連接埠各多兩組而已,至於北橋的部分主要的改變出現在記憶體控制器的地方,納入了對 DDR2-800 記憶體的支援,同時這也是第一款搭配 Core 2 Duo 處理器推出的晶片組家族。
反而這一代裡面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出現在 G965 晶片組所搭載的內建顯示核心上,GMA X3000 做為第四代的 Intel 內建顯示單元幾乎可以說是整個重新設計了一輪,加入了硬體著色器的設計改進了第三代內建顯示單元最大的弱點,在架構上更加接近一般的獨立顯示卡,並且將 Pixel Shader 版本由 2.0 提升到了 3.0 版本,同時也加入了對 OpenGL 1.5 的支援,除此之外 MPEG-2 硬體解碼能力的支援也有所擴充。
至於 Q965/Q963 所搭配的 GMA 3000 則基本上只是第三代 Intel 內建顯示單元的小改版而已 (跟 946GZ 使用的差不多),實際上比較接近 GMA 950,與 GMA X3000 有很大的不同。
965 晶片組家族的成員一共有 Q965、Q963、G965、P965 四款,規格比較如下:
晶片組名稱 | P965 | G965 | Q965 | Q963 |
最高 FSB 速度 | 1066 MHz | 1066 MHz | 1066 MHz | 1066 MHz |
最高記憶體速度 | DDR2-800 | DDR2-800 | DDR2-800 | DDR2-667 |
內建顯示單元 | 無 | 具備 | 具備 | 具備 |
內建顯示單元型號 | N/A | X3000 | 3000 | 3000 |
AMT 管理功能 | 無 | 無 | 支援 | 擇一支援 |
ASF 標準格式 | 無 | 無 | 支援 | |
PCI Express x16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雙顯示器支援 | N/A | 支援 | 支援 | 不支援 |
註記:Q965/Q963 本意是針對辦公室市場,因此實際上針對一般消費性使用者的產品只有 P965 與 G965 兩款。
Intel 3 系列晶片組、X48 晶片組 (Bearlake)
發佈時間:2007 年 06 月、2007 年 09 月 (X38)、2008 年 03 月 (X48)
搭配南橋:ICH7 家族 (僅 G31)、ICH8 家族 (少見)、ICH9 家族
3 系列晶片組大概是 Intel 歷史上在同一代當中推出最多分支的一次,前後 Bearlake 這個研發計畫一共生出了 X38、P35、P31、G31、G33、G35、Q33、Q35、X48 九款晶片組之多 (主機板廠商大概吐血了吧這個,哪來這麼多型號的主機板可以推出,庫存不就堆到恨天高了?)。
基本上 3 系列晶片組從北橋晶片這個角度來看,算是一次比較大的改版,除了增加對 1333 MHz FSB 的支援之外,這也是第一次加入對 DDR3 記憶體的支援 (僅部分型號),可以搭配 DDR3-1066 或 DDR3-800 記憶體使用,能夠搭配的記憶體容量上限也有所提升 (大多數型號搭配 DDR3 記憶體都可以支援到 8 GB,搭配 DDR2 記憶體的時候則是 4 GB),但全系列都不支援 ECC 記憶體 (X38/X48 亦然)。
比較特別的是針對高階平台推出的 X38 與 X48 晶片組 (其實好像只有記憶體控制器的部分比較強跟多了一組 PCI Express x16 的差別,除此之外最大的差別大概是外型吧?X38/X48 跟處理器有點像被加上了 IHS 均熱板,其他 3 系列晶片組就沒這等待遇了),實際上這兩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晶片,只是在命名上 (或許還有體質上) 有所不同而已,要說 X48 是特挑版 (為了支援 1600 MHz FSB) 的 X38 其實也不為過,兩者代號也都是 Bearlake (不過主機板廠商在 X48 主機板上有一些電路設計還是不太一樣所以並不能直接推出馬甲板,因為高時脈對供電方面的要求更嚴格了),這是我將 X48 歸類在這裡跟 3 系列晶片組一起談的原因。
由於 3 系列晶片組的家族成員太多了所以我只好把表格轉九十度了:
晶片組名稱 | 發佈時間 | DDR3 支援 | DDR2 支援 | 內建顯示單元 | PCI-E x16 | 搭配南橋 |
X38 | 2007/09 | DDR3-1333 | DDR2-800 | 不具備 | x16 + x16 | ICH9 |
X48 | 2008/03 | DDR3-1600 | DDR2-800 | 不具備 | x16 + x16 | ICH9 |
P35 | 2007/06 | DDR3-1066 | DDR2-800 | 不具備 | x16 | ICH9 |
P31 | 2007/08 | 不支援 | DDR2-800 | 不具備 | x16 | ICH7 |
G35 | 2007/08 | 不支援 | DDR2-800 | GMA X3500 | x16 | ICH8 |
G33 | 2007/06 | DDR3-1066 | DDR2-800 | GMA 3100 | x16 | ICH9 |
G31 | 2007/08 | 不支援 | DDR2-800 | GMA 3100 | x16 | ICH7 |
Q35 | 2007/06 | 不支援 | DDR2-800 | GMA 3100 | x16 | ICH9 |
Q33 | 2007/06 | 不支援 | DDR2-800 | GMA 3100 | x16 | ICH9 |
註記:除 X48 支援 1600 MHz FSB 外,其餘型號均僅支援至 1333 MHz FSB (G31/P31 帳面規格為 1066 MHz FSB,但絕大多數主機板廠商都還是聲稱其可以支援 1333 MHz FSB),除此之外僅 X38、X48、Q35 支援 VT-d 虛擬化技術。
最後要看的是內建顯示單元的部分,基本上與 965 晶片組家族的情況非常類似,僅有 G45 一款使用的 GMA X3500 內建顯示單元屬於第四代 Intel 整合繪圖核心的範疇,可以說是 GMA X3000 的改良版本,主要差異為 Shader Model 全面提升到 4.0 版本與加入對 DirectX 10.0 的支援,並將對 OpenGL 的支援提升到 2.0 版本。
至於其他型號使用的 GMA 3100 就屬於第 3.5 代 Intel 整合繪圖核心的末代作品了,所以弱點跟 GMA 950、GMA 3000 差不多,性能也沒有甚麼很讓人驚豔的提升,對 DirectX 的支援能力也停留在 9.0c。
Intel 4 系列晶片組 (Eaglelake)
發佈時間:2008 年 06 月、2008 年 08 月 (G41/Q43/Q45)、2008 年 12 月 (B43)
搭配南橋:ICH7 家族 (僅 G41)、ICH10 家族
在 3 系列晶片組推出一年之後誕生的 4 系列晶片組是 Intel 最後一代用於 LGA775 制式處理器與初代 Core 架構的晶片組,有著代表這個時代結束的意義,因此我把它選為本節介紹的最後一款晶片組。不過 4 系列晶片組在架構上的改變不是很明顯,基本上你可以把它當成加上理論資料傳輸率加倍的 PCI Express 2.0,並且將雙顯示卡支援拓增到更多型號上的 3 系列晶片組。
其實從開發代號與系列編成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4 系列晶片組跟 3 系列晶片組的親緣關係很接近,同樣都以動物 + Lake 命名,家族成員的數量與規格也差不多複雜 (當時造成使用者與主機板廠商不少困擾,論壇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詢問該買哪一種才好)。
4 系列晶片組中的所有成員都能夠支援最高 1333 MHz 的 FSB,記憶體部分則均支援雙通道的 DDR3-1066 或 DDR2-800 記憶體並且均不支援 ECC 記憶體,容量上限的部分則翻倍提高為 16 GB。至於南橋的部分呢,除了 G41 是搭配 ICH7 家族以外,所有型號均搭配 ICH10 家族南橋晶片 (不過根據北橋晶片的不同只能挑選特定的 ICH10 家族成員)。
不過關於多顯示卡支援的部分,那段期間其實頗多人對此感到困惑,或許要說是 Intel 又押錯寶了也不為過吧 (又或許是 NVIDIA 方面有甚麼問題)?Intel 在 3、4 系列晶片組搭配的多顯示卡方案都是 ATi 主導的 CrossFire X,對於 NVIDIA 陣營的 SLI 技術則沒有提供官方支援 (不過大部分主機板廠商還是都有實作 SLI 技術的支援啦)。
晶片組名稱 | 發佈時間 | 內建顯示單元 | PCI-E 版本 | PCI-E 通道 | 單一通道記憶體數 |
P45 | 2008/06 | 不具備 | 2.0 | x8 + x8 / x16 | 2 條 |
P43 | 2008/06 | 不具備 | 2.0 | x16 | 2 條 |
G45 | 2008/06 | X4500 HD | 2.0 | x16 | 2 條 |
G43 | 2008/06 | X4500 | 2.0 | x16 | 1 ~ 2 條 |
G41 | 2008/08 | X4500 | 1.1 | x16 | 1 條 |
B43 | 2008/12 | X4500 | 2.0 | x16 | 2 條 |
Q45 | 2008/08 | X4500 | 2.0 | x16 | 2 條 |
Q43 | 2008/08 | X4500 | 2.0 | x16 | 2 條 |
註記:僅 Q45 支援 VT-d 虛擬化技術,僅 Q45、Q43 支援 TXT 安全技術與 TPM 1.2 安全模組。
接下來看到內建顯示單元的部分,4 系列晶片組的內建顯示單元全部都屬於第 4 代 Intel 整合繪圖核心 (終於…),因此對於除了 G45 以外的型號來說內建顯示單元的性能可說是有了大幅度的成長,X4500 整體來說與 X3500 可說是相當接近,規格差異主要出現在硬體加速的能力上 (這也是 X4500 與 X4500 HD 的差異處),增加了完整的 MPEG-2 影片硬體解碼能力,至於 X4500 HD 則是在 X4500 的基礎上額外加入了對 VC1 與 AVC 影片的完整硬體解碼能力。
Intel ICH 第三世代
照例接下來要看的是南橋晶片的部分了 (雖然這篇的篇幅到目前為止已經快要接近前面幾篇的兩倍了),2004 ~ 2009 這五年之內 Intel 將 ICH 改朝換代了五次 (一路從 ICH6 ~ ICH10),而且到了後面有很多混搭的情形 (通常是最低階產品跑去搭 ICH7)。
ICH6 是 Intel 第一款具備 PCI Express 介面的南橋晶片 (具備四條 PCI Express 通道),而且也是第一次換上 DMI 介面 (請參考前面對 915 晶片組家族的介紹),從各方面來說都算是歷來最大的一次改版,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對 HD Audio 高解析音效的支援 (不過仍然包含傳統的 AC’97 與 PCI 2.3 匯流排),至於在硬碟介面的部分,ICH6 將 SATA 連接埠的數量加倍來到 4 個,並且取消了其中一條 ATA 頻道。
而在 2005 年中推出的 ICH7 相較於 ICH6 來說,可以說是沒甚麼變化,主要的特色是將 SATA 控制器的版本升級到第二代 SATA 介面,因此理論資料傳輸率得以翻倍來到 300 MB/s,並增加了額外兩條 PCI Express 通道與對 AMT 管理技術的支援,除此之外 ICH7R 能夠支援的 RAID 模式也有所增加,加入了對 RAID5 與 RAID1+0 的支援。
之後的 ICH8 最主要的特色是徹底取消了對傳統 IDE 硬碟介面的支援 (不過有很多主機板廠商還是自行外加了其他晶片來提供 IDE 介面),並且大幅提高了 USB 2.0 連接埠的數量 (從 4 個提昇到 10 個之多)。
最後要談的則是分別在 2007 年 05 月與 2008 年 06 月推出的 ICH9 (上圖) 與 ICH10 (下圖),這兩款難橋晶片的帳面規格相當接近,主要的差異在於 ICH10 將 LPT 印表機的支援給拔掉了,不過實際上 ICH10 還加入了一些可以降低處理器負擔與更加省電的設計。
而相較於 ICH8 來說,ICH9、ICH10 則有增加額外兩組 USB 2.0 連接埠、徹底移除傳統 PCI 匯流排支援與加入對 VT-d、TXT 等新技術支援能力這些新特性。
ICH6 ~ ICH10 規格比較表
南橋晶片 | ICH6 | ICH7 | ICH8 | ICH9 | ICH10 |
發佈時間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南北橋連接介面 | DMI | DMI | DMI | DMI | DMI |
SATA 控制器版本 | Gen 1 | Gen 2 | Gen 2 | Gen 2 | Gen 2 |
SATA 連接埠數 | 4 | 4 | 6 | 6 | 6 |
ATA 頻道數 | 1 | 1 | 0 | 0 | 0 |
最高 ATA 速度 | UltraATA/100 | UltraATA/100 | 無 | 無 | 無 |
基本 RAID 功能 | 帶 R: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O:支援 帶 D:不支援 無印:不支援 |
RAID5、RAID10 | 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O:支援 帶 D:不支援 無印:不支援 |
PCI Express 通道數 | 4 | 帶 R:6 帶 DH:6 無印:4 | 6 | 6 | 6 |
PCI 匯流排版本 | 2.3 | 2.3 | 2.3 | 無 | 無 |
VT-d 虛擬化技術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支援 |
TXT 信任執行技術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帶 DO:支援 帶 D:支援 其他:不支援 |
HD Audio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AMT 管理技術 | 無 | 支援 | 帶 DO:支援 其他:不支援 | 帶 DO:支援 其他:不支援 | 帶 DO:支援 帶 D:支援 其他:不支援 |
AC’97 支援、數量 | 是,3 個 | 是,3 個 | 無 | 無 | 無 |
USB 版本 | 2.0 | 2.0 | 2.0 | 2.0 | 2.0 |
USB 連接埠數 | 8 | 8 | 10 | 12 | 12 |
最高網路 MAC 速度 | 100 Mbps | 100 Mbps | 1 Gbps | 1 Gbps | 1 Gb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