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憲法與政府體制 (三) 立法院行使各類職權所需立委席次數與黨團組成

繼一年半前曾經整理過我國中央政府各官職的任命辦法與產生方式、任期長度、連任限制之後,雖然通識課已經結束很久了,但最近正好在看一些有關公職人員考試的東西與回答一些學測公民問題的我一時興起就整理了這些資料。

立法院行使各類職權所需立委席次數

大概在國中、高中公民課程甚至公職人員考試當中有關政治部分最讓人頭痛的大概就是關於立法院各種職權的「數字」了吧?或許是制定與後續修法的人有許多更迭的關係,其實這些幾分之幾的數字沒有甚麼邏輯上的意義可言,也造成了記憶上的困難,不過既然考試愛考,那也只好勉強記起來了,下表當中的資料分別取自截至 2016/10/24 為止目前最新的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院組織法。

備註:下表當中上紅底的部分是高中公民課程當中有介紹或是比較常入題的項目。

行使職權 需要立法委員數 說明
召開臨時會 全體立委 1/4 以上請求 (29 席) 亦可由總統咨請召開。
院會議決通過 除有特殊規定外,以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為原則。 正反方同票時,由主席裁示。
委員會議決通過 該委員會出席立委過半數同意
延長會期 至少 2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表決 亦可由院長提議或由行政院請求之。
委員提法律案 至少 15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 應附具條文與立法理由。
委員臨時提案 至少 1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 會議當天上午提出,每人一案為限。
其他委員提案 至少 1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 有特殊規定者從其規定。
逕付二讀 至少 2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表決
全案重付審查 至少 25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表決 部分條文已通過二讀但對立法原旨有異議時提出。
繼續進行三讀 至少 15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表決 在同次會議一併完成二讀與三讀時用之。
排定總統國情報告 全體立委 1/4 以上提議 (29 席) 後交付表決
主動要求官員備詢 至少 2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表決
行使人事同意權 全體立委 1/2 同意 (57 席) 不經討論,交付院會審查 (無記名)
覆議維持原議 全體立委 1/2 以上贊成 (57 席) 行政院長陳請總統核可後提出
提出不信任案 全體立委 1/3 以上連署 (38 席) 後交付表決 不經討論,72 小時後開始審查,48 小時內審查與表決完竣方有效
通過不信任案 全體立委 1/2 以上贊成 (57 席) 記名表決
提案彈劾正副總統 全體立委 1/2 以上提議 (57 席) 後交付表決
通過彈劾正副總統 全體立委 2/3 以上贊成 (76 席) 無記名表決
提案罷免正副總統 全體立委 1/4 以上提議 (29 席) 後交付表決 院會 15 日內完成審查
罷免正副總統成案 全體立委 2/3 以上贊成 (76 席) 記名表決
罷免正副總統通過 我國自由地區全體具投票權者過半數投票,有效票當中過半同意 真。鳥籠公投 (雙二一)
提案召開公聽會 該委員會立委 1/3 以上連署或附議後表決 或經召集委員同意即可
行政命令違法審查 至少 15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交付委員會審查 認為命令有牴觸法律時
請願文書轉議案 至少 15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後表決 委員會審查不成立議案但後續要轉成議案時
拉下法案黨團協商 至少 10 席以上連署或附議 把立法流程拖長一個月的好方法
院會開會人數 全體立委 1/3 以上出席 (38 席)
委員會開會人數 該委員會 1/3 以上委員出席
改開秘密會議 該委員會立委 1/5 以上提議
修憲委員會組成 全體立委 1/3 加一人 (39 席) 含五名召集委員
常設委員會組成 13 ~ 15 席立委 含二名召集委員
領土變更案提案 全體立委 1/4 以上提議 (29 席)
領土變更案審查 全體立委 3/4 以上出席 (85 席)
領土變更案成案 出席委員 3/4 以上決議 (至少 64 席) 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門檻
領土變更案成立 我國自由地區全體具投票權者過半數同意 真。鳥籠公投
憲法修正案提案 全體立委 1/4 以上提議 (29 席)
憲法修正案審查 全體立委 3/4 以上出席 (85 席)
憲法修正案成案 出席委員 3/4 以上決議 (至少 64 席) 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門檻
憲法修正案成立 我國自由地區全體具投票權者過半數同意 真。鳥籠公投

立法院黨團組織規定

接下來則是關於黨團的部分,相信大家在新聞上都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國民黨黨團、民主進步黨黨團、時代力量黨團出來開記者會吧?(親民黨黨團似乎比較少看到)

由於近幾屆立法院的黨團運作都很活躍,再加上 2016 選舉之後我國一直以來的最大黨-中國國民黨由於在行政選舉方面幾乎輸到脫褲,只有在立法權的部分還保有了 35 席立委得以穩坐第二大黨的地位,黨公職的中心由行政轉入立法院黨團,也使得黨團扮演的角色也會更顯得重要 (最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跟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對幹,黨主席幾乎令不出黨中央,黨團反而還很怕被黨主席整團脫去埋了 XD),因此接下來幾年當中黨團應該都會是很熱門的話題吧?成為考題的機率也就跟著上升了。

黨團的組成

黨團組成的法源依據是立法院組織法第 33 條的規定,由以下幾個原則規範:

「政團」又是甚麼東西?

當屆立委組成的黨團數如果少於五個的話,這時如果立法院當中有其他小黨或是無黨籍委員,無法滿足黨團成立規範當中的「由單一政黨單獨組成」與「至少三席立委組成」規定的話,便可以依照同樣規定於立法院組織法第 33 條當中的規定由至少 3 位委員自行組成「政團」,除了組成方式不同之外基本上黨團與政團的權力、義務是一樣的。

黨團可以幹嘛?

最重要的就是「黨團協商」制度是以黨團或政團為單位進行的協商,因此黨團幹部與黨團派出的協商代表是可以代表黨團全體組成立法委員進行各種法案或議事上的協商的,因此就我國目前的立法制度而言,黨團的權力與影響力是很大的,而黨團權力又集中在黨團的主要幹部身上,因此各黨團的這三個幹部實質上具有高於其他所有立法委員的影響力 (舉例來說像是民主進步黨總召等「黨團三長」,而且往往黨團幹部還會身兼黨的紀律控管者,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大小黨鞭)。

至於黨團協商制度到底有多重要呢?其實打從立法委員宣誓就職後的第一個決議-開議日到底要選哪天這件事情就是用黨團協商機制處理的了,而且更關鍵的是所有議案在三讀程序完成之前隨時可以由黨團拉下協商 (只需要 10 席立委就能做到,門檻超低),這時協商的內容甚至往往會推翻前面審查會、各專業委員會的決議 (其實很不合哩,但制度的漏洞無可避免的導致了這樣的發展)。

協商有結論了,然後呢?

然後又搭配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當中第 71 與 72 條的設計,黨團協商如果有結論,就會直接拿回院會宣讀並進行表決,然而能夠實質控制各黨立法委員的黨團當然不會讓立委推翻黨團協商決議,再加上黨團協商的結論由院會通過之後立法委員是不得再提異議的,因此幾乎可以說黨團協商有結論就會直接演變成全院的結論與最後的立法依據,完全把前面的讀會與專業委員會審查架空。

黨團協商沒結論的話呢?

然而實際上除了黨團協商有結論的情況很有問題之外,其實沒有結論的狀況問題更大,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 71-1 條的設計,議案送黨團協商之後滿一個月 (又被稱為冷凍期) 就可以直接送院會表決,這導致黨團協商到最後根本淪為各政黨各取所需用的工具。

舉例來說今年年初就開始吵的總統職務交接條例,本來為了適用於今年五月二十日卸任總統馬英九與新任總統蔡英文之間的交接過渡而希望趕在三月完成立法,但藍綠最後僵持不下後一路拖到四月,最後由中國國民黨黨團提案交付黨團協商進入一個月冷凍期 (想也知道不會有協商結論),就等於直接宣判來不及在五月生效了 (然後接下來的故事是民主進步黨想著 2020 年不想發生總統交接於是不會再推總統職務交接條例,中國國民黨在 2020 年選舉之前也不可能用到於是也不談,話題熱度在兩大黨的無視之後自然降溫,最後的結局卻是我國依然沒有總統交接的法律依據可用)。

另一個例子則是雄三誤射事件本來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案要求行政院院長林全到立法院專案報告事件原委,但卻由民主進步黨黨團直接透過黨團協商機制將此案拉下協商,進入一個月冷凍期之後雄三飛彈誤射事件的熱度也沒了,於是行政院長就這麼在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技術性的護航之下逃過了報告與在立法院被各種洗臉的命運 (熱度過了之後其他黨團也懶得找林全來罵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