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站長的挖礦經驗-看 Bitcoin 的發展與問題

最近幾個月內,本來由於多個交易所倒閉、匯率崩盤而暫時沉寂的 Bitcoin 突然又變成熱門話題了,特別是在台灣由於全家開始販售比特幣引發媒體報導,加上數起犯罪事件的金流都使用 Bitcoin 系統進行,因此討論的人又多了起來。

其實站長對 Bitcoin 的淵源還蠻深的,最早在 Bitcoin 剛發展的 2009 ~ 2010 年間站長就有印象看過這個系統,不過當時沒有多想什麼 (好像有載過錢包與 CPU 挖礦程式下來,不過只跑了幾分鐘發現都停在 0.00 卻會讓電腦風扇狂轉、CPU 使用率 100% 就沒玩了,現在想想真可惜,如果那時候就開始跑的話站長現在應該很有錢 XD)。

那些年,站長的挖礦經驗

回首 2013 年

後來站長真正開始玩 Bitcoin 其實是在 2013 年中後,當時站長網站的流量不算很大,不知道有沒有人對站長當時的網站有印象? (其實站長的網站翻掉重來好多次了,以前做一做突然有新想法就會走砍掉重練的路 XD) 如果有的話應該有看過下面這兩張圖:

title_free_btc

↑ 站長當時的網站主題是以 Android 手機技術與 Bitcoin 和介紹一些特別的電腦軟體為主。

2013 年下半進入大學就讀、搬入宿舍之後,站長才真正開始買挖礦設備 (畢竟高中生在上大學之前總是沒那麼自由,能夠玩這些東西,而且上大學之後採購設備會比較自由一點,畢竟能自己調控存款),包含顯示卡 (當時是買 R9 280X,因為站長本身實在不怎麼玩遊戲,所以從來沒買過這麼高階的顯示卡) 還有傳說中的 ASIC 礦機 (買過 Jalapenos 4.5G 跟一堆長得很像玩具的烤貓 USB 礦機) 等等,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當時早已是個人挖礦賺不到錢的年代了

站長賺取的第一筆 bitcoin

實際上站長真正賺到的第一筆 bitcoin,是站長當時幫 CEX.IO 翻譯中文界面的時候獲得的「薪資」,而不是少得可憐算上電費之後幾乎要賠本的挖礦收入,以當時 Bitcoin 的匯率站長大約獲得了新台幣兩萬元左右的酬勞,是站長收過最大筆的 bitcoin,但仔細想想做為一個流量跟交易額都那麼大的網站,翻譯整個網站的界面才兩萬似乎少得有點可憐,不過想想站長其實也就翻了三天左右的時間,這酬勞好像又顯得挺豐厚……

BTW,後來 CEX.IO 好像決定不提供繁體中文界面,所以後來站長的翻譯似乎是沒有真正被使用到的,而在站長賣出 3/4 的 BTC 換回一萬多新台幣之後,就發生了 BTC 價格大崩盤,後來又陸續花掉,至今目前站長手邊只剩下大約當時 5% 左右的比特幣庫存。

站長對 Bitcoin 系統的看法

以站長個人來說現在來看 Bitcoin 系統其實是貶多於褒的,因為這套系統雖然本身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其特性卻在很多方面衍伸出了許多大問題。

對能源的浪費與大量產生的廢熱所造成的不環保

談到 Bitcoin 的挖礦機制站長本身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過程真的非常之不環保。

其實挖礦這件事情本質上是使用硬體來計算比特幣的加密訊息,當成功解出一個區塊的答案時,就能獲得這個區塊對應的獎勵 (以目前來說是 25 BTC),但這件事情若翻面來看其實就是「耗用大量的電力來進行毫無實際意義的大量運算」,挖礦過程中產生的廢熱之多實在是讓站長印象深刻,在站長最後一次擴充挖礦設備之後,產生的熱能足以讓一間四人規模寢室在未開冷氣的情況下,在一小時之內升溫到人可以明顯感受到不舒服的程度 (不過冬天的時候很好用就是了,大學一年級的冬天是站長入學以來經過最冷的一次,那時候礦機開下去房間溫度馬上回升到秋天水準,升溫效果可能甚至比暖氣還要明顯,不過想想要這樣用的話為什麼不跑 World Community Grid 呢?站長二年級的時候天氣若是太冷偶爾會跑一下 WCG,除了取暖以外還可以順便幫助人類破解疾病,何樂而不為?)

至於耗電,站長認為也不用太詳細說明什麼,下面那張圖裡面的那台銀色物體是 HP 的伺服器電源供應器,改造之後用來供給底下的五片礦機刀片所需的電源,而這台電源供應器本身的供應能力就是 1000 瓦,扣除轉換效率的損失,最大能耐大概只能供給 6~7 片刀片左右 (一張刀片大約需要 120W)。

↑ 站長最後一次擴充挖礦設備之後的主力設備,五張花園礦機刀片 + HP 的伺服器電源,至於風扇則是土炮的 XD

產生大量的電子設備垃圾

早期我們挖礦用的是 CPU,後來則轉移到顯示卡,在這些設備上電子設備垃圾的問題還不算太明顯,畢竟顯示卡玩遊戲的時候會用到,處理器更不用講了是電腦的核心元件。然而,當礦機發展進入 ASIC 時代的時候,這個問題就變得很嚴重。

ASIC 的全名是 Application-Specified Integrated Circuit,中文是特殊用途積體電路,從英文名字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來,這些晶片是「用途限定」的,是的,他們唯一的用處就是拿來挖礦,甚至只能挖特定演算法的 Crypto-currencies (主要分成 SHA 跟 Scrypt 兩大類),而隨著 Bitcoin 挖礦難度的等比增加連帶代表的正是收益的等比下滑,不變算力下能產出的 bitcoin 最終會低於耗損的電費和設備維護成本,當這個時間點到來時,這些 ASIC 礦機唯一的下場就是變成垃圾。

還記得剛剛圖裡看到的刀片嗎?現在一張一百元可能還不見得有人要買,而且實際上生產這些設備的廠商才是最大的獲利者 (如同一般電子設備,實際上生產成本不高,主要是研發成本),通常購買礦機的個人挖礦都只是賠錢而已。

匿名性的一體兩面-隱私卻造成執法困難

Bitcoin 系統由於是去中心化的貨幣機制,也就是沒有一個所有貨幣都必須經過的「中央銀行」,因此在「理論上」可以做到極高的匿名性,以當今的狀態政府或執法機關基本上只能追查到以「現實貨幣」透過「非地下化」的交易商去換取虛擬貨幣時的人是誰,但基本上使用的過程、金錢的流向是沒有辦法判明的。

在這個注重隱私的年代這樣的設計可以高度的提升交易的匿名性與保護交易者的隱私,但相對的也造成執法上的困難,以致於當今許多非法交易都在檯面下 (例如 DeepWeb) 以 Bitcoin 為交易媒介進行,舉例來說近來受害者眾多的勒索軟體 CryptoLocker 就是透過 Bitcoin 交付贖金的。

對於犯罪者來說,使用 Bitcoin 進行金流交換可能甚至比直接提整箱的鈔票交易還要安全。

Bitcoin 創始人之謎造成的安全隱憂

Bitcoin 最早的起源是一位化名「中本聰」的「數學家」在 2009 年於網路上發佈的論文與程式,然而在 Bitcoin 主程式開始流通之後的 2010 年開始這位中本聰就銷聲匿跡了,至今也沒有任何人知道其真實身分,這對於 Bitcoin 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據報這位創始人手上有上百萬枚 BTC,這個量如果真的屬實的話,要讓 Bitcoin 市場毀滅其實只需要將這些 BTC 一次低價拋售就行了,對於總量只有兩千多萬枚的 BTC 而言,上百萬枚已經是足以造成毀滅性效果的數量級 (雖然站長本身認為這應該只是謠言,因為 Blockchain 上找不到符合這些特徵描述的錢包)

而另一方面是由於創始人身分不明,人們更無從得知創始人的信譽如何,如果原作者在 Bitcoin 系統中有埋「梗」甚至是後門,這都會導致 Bitcoin 系統的崩盤與瓦解,要知道 Bitcoin 可不像一般貨幣,背後有黃金等實物貴金屬作擔保品,基本上 Bitcoin 能與實體貨幣產生對價,靠的完全是人們的「信念」,因為人們相信 Bitcoin 有價值,最終才使得 Bitcoin 獲得了真正的對價能力。

結語

玩玩可以,不宜過度投入

基本上站長還是相當建議有興趣的人們可以去嘗試一下,順便了解一下這個十分新穎且在全球正蓬勃發展的概念,但是站長不建議投入大量成本購買礦機來自行挖礦,基本上這種作法現在已經賺不到錢了,光是電費與礦機的購置成本就直接砍到倒賠了還想賺什麼?

基本上對於現在或近兩年內加入的後進者來說,Bitcoin 就只是一種貨幣而已,並不是賺錢工具,就如同你拿著新台幣而不做投資或是從事勞務是不可能賺到更多新台幣是一樣的概念,這是最基礎的認識必須要有,如果在現在貿然投入大筆成本購置礦機,基本上只是把你的錢拿去送給製作 ASIC 礦機的廠商,或是錢太多浪費電付付電費而已。

此外,站長也不建議各位大量將資產轉換為比特幣,要知道這類虛擬貨幣背後是沒有黃金等貴金屬作為擔保發行的,Bitcoin 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人們對其相信的程度與「信念」所賦予其的價值有多少,倘若 Bitcoin 日後發現有任何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人們對其信任不再,而此時 Bitcoin 的價值,是很有可能瞬間歸零的,且 Bitcoin 的價值幅度遠超目前大多數的投資工具,最高時曾經上看 1 BTC = 1,300 USD,最低時則連要拿 10,000 BTC 去換一枚 PIZZA 可能都沒人理。

科技的發展需要時間證明

科技的發展往往都是如此,解決了一些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然而當被解決的問題之價值高於新產生的問題時,就是科技進步的表現,因此本來就不需要太過於神話 Bitcoin 這個系統,這是個嶄新的概念,可以解決一些現有貨幣經濟的問題,但貨幣經濟完全不敵 Bitcoin 系統嗎?也不盡然。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