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以去年站長所撰寫的「2018-2019 普通高中升大學升學完全指南與大學考試、招生制度解析」一文為基礎,配合最新的簡章以及相關規定修正而成。
本篇文章適用於 108 學年度升大學之考生 (目前高三),109 學年度升大學之考生 (目前高二) 亦可參考本篇文章的內容,適用於 109 學年度升大學考生 (目前高二) 的相關說明預計會在今年八月後陸續發布。
Table of Contents
本篇目錄
-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管道概觀
- 學科能力測驗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SAT)
-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Test of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LC)
- 指定科目考試 (Advanced Subject Test, AST)
-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完全指南
- 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完全指南
-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完全指南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管道概觀
我國目前正在施行的升學制度稱為「多元入學」,目前實行中的多元入學管道除特殊選才管道外大致上可分為四線並行:
-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
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報名參加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獲得參加第二階段各系自辦甄試的資格,之後各系自行放榜再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依照考生登錄的志願序進行統一分發。 - 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
「應屆」考生使用高一、高二四學期之學業總平均成績在校內爭取高中推薦機會,由校方辦理報名後使用高一、高二四學期之學業總平均成績、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進行比序與統一分發作業 (醫學系例外,繁星推薦通過醫學系等第八學群科系之比序篩選者須參加各校醫學系自辦之第二階段甄試且由系所決定是否錄取,不進行統一分發),由於此招生管道基本上只能由高中端處理,因此在本文將不特別介紹。 -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
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成績登記就讀志願,由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電腦統一分發。 - 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
制度上類似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主要差異為參與學校為科技大學等科技校院,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成績報名參加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獲得參加第二階段各系自辦甄試的資格,之後各系自行放榜再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依照考生登錄的志願序進行統一分發。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考試
目前我國普通高級中學學生主要可能會參加的升學考試有學科能力測驗、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三項,接下來我將就這三大升學考試逐一說明。
學科能力測驗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SAT)
- 舉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 舉辦時間:通常於一月中下旬至二月初辦理 (高三寒假)
- 歷屆試題:http://www.ceec.edu.tw/AbilityExam/AbilityExamPaper.htm
- 考試說明:總論
學科能力測驗每年舉辦的時間並不固定,107 學年度至 110 學年度 (2018 年至 2021 年) 的學科能力測驗共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與社會五大考科 (因國文科拆分為國文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故總共分為六節考試)。
考科、命題範圍與考試時間
自 108 學年度起,學科能力測驗之國文考科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考試時間延長為 90 分鐘,社會考科與自然考科之考試時間亦延長為 110 分鐘。
考科 | 命題範圍 | 考試時間 |
國文考科 | 高一上至高三上 | 選擇題 80 分鐘 寫作測驗 90 分鐘 |
英文考科 | 高一上至高三上 | 100 分鐘 |
數學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第四冊採 A 版課程) |
100 分鐘 |
自然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參見附註) |
110 分鐘 |
社會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 110 分鐘 |
附註:自然考科試題分為第一部分 (命題範圍為基礎物理一、基礎化學 (一)、基礎生物主題 1 至主題 3、基礎地球科學主題 1 至主題 5) 與第二部分 (命題範圍為基礎物理二 A、基礎化學 (二)、基礎生物主題 4 至主題 6、基礎地球科學主題 6 至主題 9),第一部分全部計分,第二部分則命有超過配分之題目,得分若達該部分上限,該部分即獲得滿分而不須全部答對)。
計分方式與題型
學科能力測驗的計分方式較為複雜,首先要說明的是原始分數的計算方式:
國文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國文考科分為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考試,其中選擇題通常有單選題 (四選一,每題 2 分) 與多選題 (五個選項,每題 4 分) 兩種題型組成,卷面總分為 100 分、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則通常有兩題非選擇題,卷面總分為 50 分,計算原始分數時將選擇題的卷面得分除二之後加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卷面得分即為國文考科的原始分數。
多選題的計分方式為將五個選項視為五個是非題,依照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4 分 | 得 2.4 分 | 得 0.8 分 | 得 0 分 |
英文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英文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00 分,題型僅有四選一單選題與非選題兩種,一般而言單選題由 15 題詞彙 (每題 1 分)、15 題綜合測驗 (通常由 3 篇文章、每篇五個空格組成,同時考文法、片語與單字的克漏字填空,每題 1 分)、16 題閱讀測驗 (通常由 4 篇文章、每篇四道題目組成,每題 2 分) 所組成,非選擇題則由兩題翻譯 (每題 4 分,每個錯誤扣減 0.5 分) 與一篇英文作文組成 (佔 20 分)。
數學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數學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00 分,全卷一共有 20 道題目 (每題 5 分),題型可分為單選題 (五選一)、多選題 (五選項)、選填題 (即有提示答案形式的填充題,不論答案有幾格均需該題全對才一次給 5 分) 三種,而多選題的計分方式與國文考科類似,同為將五個選項視為五個是非題,依照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數學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5 分 | 得 3 分 | 得 1 分 | 得 0 分 |
自然考科 (總分為 128 分)
學科能力測驗五大考科中以自然考科的計分方式最為複雜,自然考科試題可分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 40 道題目,一般而言分為單選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多選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題目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綜合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單選與多選混雜,多選題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每道題目的佔分都是 2 分。
至於第二部分則通常會有 28 道題目 (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單選與多選混雜,多選題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每道題目的佔分同樣都是 2 分,但第二部分最多僅能獲得 48 分,得分超過 48 分者以 48 分計。
卷面中所有多選題的計分方式均同為將 N 個選項視為 N 個是非題,依照該題所提供的選項數量與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六選項) | |||
答對 6 個選項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3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33 分 | 得 0.67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2 分 | 得 0.4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四選項) |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三選項) |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2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1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0.67 分 | 得 0 分 |
社會考科 (總分為 144 分)
社會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44 分,全卷一共有 72 道四選一的單一選擇題 (每題 2 分),計分方式為五大考科當中最單純的。
學科能力測驗級分制度與計算方式
實際上在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原始分數,而是採「級分制」將全體考生依照各科的原始分數高低劃分為 15 個等級 (成績單上並不會列出原始分數,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參加各招生管道時也不會使用原始分數)。
「級距」的計算方式
在計算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會將該次參與該考科考試的考生 (剔除缺考者) 之該考科原始分數由高至低排列,取頂端 1% 考生 (人數為該考科到考考生 * 0.01 後無條件進位到整數) 的成績計算其平均再除以 15 (除 15 後四捨五入取到小數點第二位) 作為級距 (以下以 L 表示)。
以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的社會考科為例,到考人數為 134,480 人 (報名人數為 136,465 人,有 1,985 人缺考),計算時就是將考生的社會考科原始分數由高至低排列,取前 1,345 個考生的原始分數計算平均之後除以 15,四捨五入到小數點第二位即可得到級距 L = 8.88。
「級分」的計算方式
在計算級分時先將考生該科的原始分數 S (四捨五入取到小數點第二位) 之後除以級距 L 之後,將所得的數值所帶之小數部分去除後 +1 即可得到該科的級分 (若所得級分超過 15 以 15 級分計) 。
例如級距為 8.88,原始分數為 110.00 分時,可由 110.00/8.88 得到 12.387,去除小數部分後 +1 即可得知此考生該科獲得的級分為 13 級分。
各級分的分數區間之計算方式則為 {(N-1) * 級距} + 0.01 ~ N * 級距,例如級距為 8.88 分時,14 級分的分數區間為 13*8.88 + 0.01 = 115.45 至 14*8.88 = 124.32 之間 (15 級分之上界則為原始分數滿分)。
由上可知,由於級分與級距的方式是直接以 1% 頂尖考生的平均分數計算而未經任何等化處理,因此各級分之間的人數與比例並不會固定,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大量考生集中落在同一級分的情況,不同學年度的級分也無法互相比較。
「五標」的計算方式
由於四大招生管道都有使用「五標」作為第一階段篩選之檢定標準的習慣,因此在此一併說明,各科五標在計算時是先將該科全體考生 (扣除缺考者) 的級分由低到高排列之後依照下列方式計算:
- 頂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前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均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後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底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12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總級分之五標則是將全體考生 (僅扣除五科全部缺考者,部分科目缺考者仍列入計算) 的五科總級分由低到高排列之後依照下列方式計算:
- 頂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前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均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後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底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12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由於 1% 頂尖考生的表現通常不會有太大變化、各學年度考生的能力因樣本數夠多因此通常也不會出現明顯震盪,因此五標的變化常被用來比較各學年度試題的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