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以去年站長所撰寫的「2018-2019 普通高中升大學升學完全指南與大學考試、招生制度解析」一文為基礎,配合最新的簡章以及相關規定修正而成。
本篇文章適用於 108 學年度升大學之考生 (目前高三),109 學年度升大學之考生 (目前高二) 亦可參考本篇文章的內容,適用於 109 學年度升大學考生 (目前高二) 的相關說明預計會在今年八月後陸續發布。
Table of Contents
本篇目錄
-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管道概觀
- 學科能力測驗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SAT)
-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Test of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LC)
- 指定科目考試 (Advanced Subject Test, AST)
-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完全指南
- 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完全指南
-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完全指南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管道概觀
我國目前正在施行的升學制度稱為「多元入學」,目前實行中的多元入學管道除特殊選才管道外大致上可分為四線並行:
-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
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報名參加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獲得參加第二階段各系自辦甄試的資格,之後各系自行放榜再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依照考生登錄的志願序進行統一分發。 - 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
「應屆」考生使用高一、高二四學期之學業總平均成績在校內爭取高中推薦機會,由校方辦理報名後使用高一、高二四學期之學業總平均成績、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進行比序與統一分發作業 (醫學系例外,繁星推薦通過醫學系等第八學群科系之比序篩選者須參加各校醫學系自辦之第二階段甄試且由系所決定是否錄取,不進行統一分發),由於此招生管道基本上只能由高中端處理,因此在本文將不特別介紹。 -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
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成績登記就讀志願,由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電腦統一分發。 - 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
制度上類似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主要差異為參與學校為科技大學等科技校院,考生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成績報名參加第一階段篩選,通過後獲得參加第二階段各系自辦甄試的資格,之後各系自行放榜再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依照考生登錄的志願序進行統一分發。
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考試
目前我國普通高級中學學生主要可能會參加的升學考試有學科能力測驗、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三項,接下來我將就這三大升學考試逐一說明。
學科能力測驗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SAT)
- 舉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 舉辦時間:通常於一月中下旬至二月初辦理 (高三寒假)
- 歷屆試題:http://www.ceec.edu.tw/AbilityExam/AbilityExamPaper.htm
- 考試說明:總論
學科能力測驗每年舉辦的時間並不固定,107 學年度至 110 學年度 (2018 年至 2021 年) 的學科能力測驗共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與社會五大考科 (因國文科拆分為國文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故總共分為六節考試)。
考科、命題範圍與考試時間
自 108 學年度起,學科能力測驗之國文考科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考試時間延長為 90 分鐘,社會考科與自然考科之考試時間亦延長為 110 分鐘。
考科 | 命題範圍 | 考試時間 |
國文考科 | 高一上至高三上 | 選擇題 80 分鐘 寫作測驗 90 分鐘 |
英文考科 | 高一上至高三上 | 100 分鐘 |
數學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第四冊採 A 版課程) |
100 分鐘 |
自然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參見附註) |
110 分鐘 |
社會考科 | 高一、高二課程 | 110 分鐘 |
附註:自然考科試題分為第一部分 (命題範圍為基礎物理一、基礎化學 (一)、基礎生物主題 1 至主題 3、基礎地球科學主題 1 至主題 5) 與第二部分 (命題範圍為基礎物理二 A、基礎化學 (二)、基礎生物主題 4 至主題 6、基礎地球科學主題 6 至主題 9),第一部分全部計分,第二部分則命有超過配分之題目,得分若達該部分上限,該部分即獲得滿分而不須全部答對)。
計分方式與題型
學科能力測驗的計分方式較為複雜,首先要說明的是原始分數的計算方式:
國文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國文考科分為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考試,其中選擇題通常有單選題 (四選一,每題 2 分) 與多選題 (五個選項,每題 4 分) 兩種題型組成,卷面總分為 100 分、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則通常有兩題非選擇題,卷面總分為 50 分,計算原始分數時將選擇題的卷面得分除二之後加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卷面得分即為國文考科的原始分數。
多選題的計分方式為將五個選項視為五個是非題,依照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4 分 | 得 2.4 分 | 得 0.8 分 | 得 0 分 |
英文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英文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00 分,題型僅有四選一單選題與非選題兩種,一般而言單選題由 15 題詞彙 (每題 1 分)、15 題綜合測驗 (通常由 3 篇文章、每篇五個空格組成,同時考文法、片語與單字的克漏字填空,每題 1 分)、16 題閱讀測驗 (通常由 4 篇文章、每篇四道題目組成,每題 2 分) 所組成,非選擇題則由兩題翻譯 (每題 4 分,每個錯誤扣減 0.5 分) 與一篇英文作文組成 (佔 20 分)。
數學考科 (總分為 100 分)
數學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00 分,全卷一共有 20 道題目 (每題 5 分),題型可分為單選題 (五選一)、多選題 (五選項)、選填題 (即有提示答案形式的填充題,不論答案有幾格均需該題全對才一次給 5 分) 三種,而多選題的計分方式與國文考科類似,同為將五個選項視為五個是非題,依照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數學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5 分 | 得 3 分 | 得 1 分 | 得 0 分 |
自然考科 (總分為 128 分)
學科能力測驗五大考科中以自然考科的計分方式最為複雜,自然考科試題可分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 40 道題目,一般而言分為單選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多選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題目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綜合題 (題數不固定,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單選與多選混雜,多選題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每道題目的佔分都是 2 分。
至於第二部分則通常會有 28 道題目 (選項可能有 3 至 6 個,單選與多選混雜,多選題會提示應選選項的數目),每道題目的佔分同樣都是 2 分,但第二部分最多僅能獲得 48 分,得分超過 48 分者以 48 分計。
卷面中所有多選題的計分方式均同為將 N 個選項視為 N 個是非題,依照該題所提供的選項數量與答對選項的數量多寡參照下表計算該題獲得的分數。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六選項) | |||
答對 6 個選項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3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33 分 | 得 0.67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五選項) | |||
答對 5 個選項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2 分 | 得 0.4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四選項) | ||
答對 4 個選項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2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1 分 | 得 0 分 |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多重選擇題計分方式 (三選項) | ||
答對 3 個選項 | 答對 2 個選項 | 答對 0 到 1 個選項 |
得 2 分 | 得 0.67 分 | 得 0 分 |
社會考科 (總分為 144 分)
社會考科的卷面總分為 144 分,全卷一共有 72 道四選一的單一選擇題 (每題 2 分),計分方式為五大考科當中最單純的。
學科能力測驗級分制度與計算方式
實際上在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原始分數,而是採「級分制」將全體考生依照各科的原始分數高低劃分為 15 個等級 (成績單上並不會列出原始分數,使用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參加各招生管道時也不會使用原始分數)。
「級距」的計算方式
在計算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會將該次參與該考科考試的考生 (剔除缺考者) 之該考科原始分數由高至低排列,取頂端 1% 考生 (人數為該考科到考考生 * 0.01 後無條件進位到整數) 的成績計算其平均再除以 15 (除 15 後四捨五入取到小數點第二位) 作為級距 (以下以 L 表示)。
以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的社會考科為例,到考人數為 134,480 人 (報名人數為 136,465 人,有 1,985 人缺考),計算時就是將考生的社會考科原始分數由高至低排列,取前 1,345 個考生的原始分數計算平均之後除以 15,四捨五入到小數點第二位即可得到級距 L = 8.88。
「級分」的計算方式
在計算級分時先將考生該科的原始分數 S (四捨五入取到小數點第二位) 之後除以級距 L 之後,將所得的數值所帶之小數部分去除後 +1 即可得到該科的級分 (若所得級分超過 15 以 15 級分計) 。
例如級距為 8.88,原始分數為 110.00 分時,可由 110.00/8.88 得到 12.387,去除小數部分後 +1 即可得知此考生該科獲得的級分為 13 級分。
各級分的分數區間之計算方式則為 {(N-1) * 級距} + 0.01 ~ N * 級距,例如級距為 8.88 分時,14 級分的分數區間為 13*8.88 + 0.01 = 115.45 至 14*8.88 = 124.32 之間 (15 級分之上界則為原始分數滿分)。
由上可知,由於級分與級距的方式是直接以 1% 頂尖考生的平均分數計算而未經任何等化處理,因此各級分之間的人數與比例並不會固定,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大量考生集中落在同一級分的情況,不同學年度的級分也無法互相比較。
「五標」的計算方式
由於四大招生管道都有使用「五標」作為第一階段篩選之檢定標準的習慣,因此在此一併說明,各科五標在計算時是先將該科全體考生 (扣除缺考者) 的級分由低到高排列之後依照下列方式計算:
- 頂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前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均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後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 底標:該科級分排名位於第 12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級分。
總級分之五標則是將全體考生 (僅扣除五科全部缺考者,部分科目缺考者仍列入計算) 的五科總級分由低到高排列之後依照下列方式計算:
- 頂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前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均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50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後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25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 底標:五科總級分排名位於第 12 百分位數考生所得之五科總級分。
由於 1% 頂尖考生的表現通常不會有太大變化、各學年度考生的能力因樣本數夠多因此通常也不會出現明顯震盪,因此五標的變化常被用來比較各學年度試題的困難度。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Test of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LC)
- 舉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 舉辦時間:每學年度舉辦二次,通常在十月下旬與十二月中 (高二下學期)。
- 試題示例:https://ap.ceec.edu.tw/TELC/AboutTELC_3b.aspx
- 考試說明:總論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是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從 102 學年度開始舉辦的新測驗,主要是作為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之外的補充入學測驗之用 (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均有部分校系將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成績列為檢定條件,同時考生也可以將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成績用作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與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之第二階段指定甄試項目中的審查資料)。
考科、命題範圍與考試時間
考科 | 命題範圍 | 考試時間 |
英語聽力測驗 | 高一、高二課程 高中常用英文字彙 4,500 字 |
選擇題 60 分鐘 |
每次考試分上、下午場舉行,試題並不相同
計分方式與題型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全卷均為選擇題 (一共有 40 道題目),其中題型如下:
- 看圖辨義 (單選題)
通常有 4 題,每題都有四張圖片,根據錄音所唸的敘述選出符合該敘述的圖片。 - 看圖辨義 (多選題)
通常有 6 題,每題都有一張圖片,錄音會唸出四個選項,選出其中兩個敘述內容與圖片相符的選項,答錯一個選項視為答對半題。 - 對答
通常有 10 題,每題都有四個選項,錄音會唸出一個問句,選出可以用於回答該問句的選項。 - 簡短對話
通常有 10 題,其中前四題為單題,每題都會先播放一段對話與一個問句,根據對話的內容選出可以正確回答該問句的選項,後六題則為題組,首先錄音會先播放一段對話,接下來會依序問兩個問題,此二問題都要根據這段對話的內容選出可以正確回答該問句的選項。 - 短文聽解
通常有 10 題,每兩題為一組,問題與選項都印製在試題本上,首先錄音會先播放一段文章,之後考生必須根據錄音所唸之文章的內容回答這兩道問題。
至於計分部分,由於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與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試的計分方式不同,各題並沒有固定的配分且涉及分次考試之間的等化程序,考生無法自行計算成績,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會根據當次考試的全體考生表現與考生的答對題數來賦予 A、B、C 或 F 等級作為考生成績,此外比較特別的是,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具有三年的效期且可以擇優適用 (亦即 108 學年度的招生管道可以採用 108、107、106 學年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並且擇最優成績作為檢定依據)。
指定科目考試 (Advanced Subject Test, AST)
- 舉辦單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 舉辦時間:每年 07 月 01 日至 07 月 03 日 (畢業後)
- 歷屆試題:http://www.ceec.edu.tw/AppointExam/AppointExamPaper.htm
- 考試說明:總論
指定科目考試則是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升學考試中舉辦時間最晚的考試,每年舉辦日期均固定為七月一日至三日這三天,基本上只用於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這一招生管道。
考科、命題範圍與考試時間
指定科目考試設有十大考科,考生可根據其所欲申請之校系所採計的科目自由選考。
考科 | 命題範圍 | 考試時間 |
國文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英文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數學甲考科 | 高一數學、高二數學 B、選修數學甲 (參考附註) | 80 分鐘 |
數學乙考科 | 高一數學、高二數學 A、選修數學乙 (參考附註) | 80 分鐘 |
物理考科 | 基礎物理一、基礎物理二 B、選修物理 | 80 分鐘 |
化學考科 | 基礎化學一、二、三與選修化學 | 80 分鐘 |
生物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地理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歷史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公民考科 | 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 80 分鐘 |
附註:數學甲 (自然組)、數學乙 (社會組) 考科之命題範圍較為特殊,實際上並未包含高中所學之所有單元 (例如學測所包含的二次曲線在數學甲、數學乙指考都不在命題範圍內),請參考下表:
數學甲 | 高一數學:數與式、多項式函數、指數與對數函數、機率;高二數學:三角、直線與圓、平面向量、空間向量、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矩陣;選修科目數學甲:機率統計、三角函數、極限與函數、多項式函數的微積分。 |
數學乙 | 高一數學:數與式、多項式函數、指數與對數函數、排列組合、機率、數據分析;高二數學:直線與圓、平面向量、矩陣;選修科目數學乙:機率統計、極限與函數 |
以上列出之命題範圍中部分單元只包含部分章節,詳情請參考目前最新版本之指定科目考試數學考科考試說明。
計分方式與題型
指定科目考試的所有考科之卷面分數均為 100 分且採實分計算,除了國文考科與公民考科全為選擇題 (均有單選及多選題型) 之外八個考科均同時有選擇題 (均有單選及多選題型) 與非選擇題 (計算、作圖、證明、簡答等題型) 題型 (配合大學考招制度變革,107 至 109 學年度的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將不會有非選擇題,亦即不考作文),惟指考每年各題型之題數分配與配分均不固定,因此需參照實際題本上的配分進行計分。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完全指南
以現況而言最多人使用的大學入學管道就是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中正大學) 舉辦的「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同時這也是除了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之外最早放榜與進行統一分發的入學管道。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從報名到分發之間的時間相當長,而且有相當多需要考生留意的部分,以下我就以絕大多數高中生在面臨個人申請的過程中所需要準備、注意的事項為主軸說明此入學管道如何運作。
前置準備與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大學甄選入學不論是個人申請或是繁星推薦都相當重視高中學生在校三年間所累積的成果,因此從高一開始 (最遲高二) 學生就應該開始逐步累積下列項目的成果 (當然最重要的是同時也要開始準備學科能力測驗的考試內容,畢竟如果連篩選都過不去準備那麼多也沒意義):
- 維持在校成績
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的審查資料當中一般而言教授最為在意的就是學生高一上到高三上這五學期的學業成績表現,畢竟高中學生的本分仍然是學業,因此很少有不重視此項的校系,一般而言較好看的在校成績可以顯著提高獲得正取或較前名次備取的機率,若在校成績相當慘烈的話,其他方面就需要有相當卓越的成果才能換得教授青睞了,同時在校成績維持住的話準備學測也會比較輕鬆,準備指考更是如此。 - 參加英語檢定考試取得證書
在個人申請中許多人會在審查資料內附上各式英檢考試證書或成績單作為自身英文能力的證明 (由於學科能力測驗的英文考科鑑別度不足因此確實有不少頂尖校系會在意學生在這方面的成果),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只需要附上中級以上的全民英檢 (初級只相當於國中程度就不必放了,頂尖大學的話建議附上中高級,複試沒過也可以放初試通過證明)、TOEIC、TOEFL、IELTS、GMAT 等較高等級或國際認可的英檢證明即可 (同時也可以附上大考中心舉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項測驗沒太大鑑別度,但大考中心舉辦是這項測驗成績單主要的價值所在),同時也可以留意志願校系是否接受使用英檢證明抵免英文課學分或是是否設有畢業門檻,有時除了上榜之外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 不用浪費時間準備服務學習證明或時數
目前各大學校系幾乎都已經將服務學習列為強制必修,而服務學習時數的弊端甚多與假造容易等問題教授也都了然於心,基本上有沒有這類證明不會給上榜機率或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成績帶來甚麼改變,就別浪費時間了,有時間搞這些我比較建議你去玩社團或許還能玩出一番成就或是多發覺一點興趣。 - 具有系所相關特定科目強項者可以考慮參加競賽取得證明
如果你想念的科系與特定科目有相當高的相關 (例如數學系等純學科系所或資訊、電機、資管類系所與數學科的高相關性) 且你在該科目確實有不錯的能力的話,在校期間可以把握機會爭取參加該科的學科競賽 (就算只是參加證明、沒得獎沒名次都沒關係)。 - 志在資訊、電機科系者可以參加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 (APCS)
如果篤定自己興趣是在電機或資工相關科系者,可以考慮報名參加 APCS 檢測或是其他程式能力檢測,這類文件在電機、資工相關科系的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中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特別是這類科系通常沒有實際面試)。 - 花一點時間研究大學校系,找到自己的理想系所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高中生應該花一些時間瀏覽簡章 (前年或去年的都沒關係,系所跟採計科目其實很少變化) 發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系所 (這時學校還不重要,重點是系所,選校不選系或選系不選校是等學測考完發現分數不夠才需要煩惱的問題) 與感興趣系所的網站上的必修課目表 (這很重要!因為有太多名不符實或是在命名上取巧、誘騙考生的校系了),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有二:立定志向之後念書會比較不那麼累人、知道自己興趣領域或系所之所在可以大幅提升前面這些前置準備的效率,可以讓你很清楚需要準備甚麼、不需要浪費時間做甚麼 (甚至也影響考試準備上各科的優先度,畢竟有些科目不採計相對而言就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念書是講究效率的事情)。
在高二下學期首先第一個遇到的升學考試是大考中心舉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雖然目前在檢定上採計此測驗的校系不多 (畢竟確實此測驗的試題難度與鑑別度都不高),但由於與學測同樣是由大考中心主辦,因此有著可以提前熟悉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作業模式、系統與找考場、備證件、備文具、劃記答案卡等事項的好處,此外也可以收入審查資料中使審查資料更顯豐富,因此大多數人 (即便所希望報考的校系不採計此測驗成績作為檢定條件) 應仍會報考。
一般來說大約在參加第一次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前後 (十月中附近) 我個人就建議考生放下所有其他事務 (包含前面的前置準備項目) 開始全力準備學科能力測驗了 (通常這時學校也已經辦完第二次模擬考),畢竟前置準備項目大多得靠平時累積,這時候再去懊悔其實都是多餘的,不如學測級分考高一些還是有機會輾過去的。
取得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在考完學科能力測驗之後接著就是等待大考中心公佈成績、五標、各科級分人數累計表等數據 (試畢到成績公佈之間這段期間要不要準備指考我個人是覺得見仁見智,我個人是建議如果不是已知成績很不理想或是學測當天明顯失常的話,可以放鬆一下去好好過個年),而在拿到學測成績當天開始就將是高中尾聲緊繃生活下半場的開始,同時也應該開始準備指考 (畢竟就算級分再高,仍然沒人可以知道自己在第二階段指定甄試項目是否可以順利通過,確實有自認為級分充足而沒準備指考卻在第二階段指定甄試項目中全部被刷掉,最終只能重考或低就的案例)。
同時在拿到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之後,就是時候開始認真研究簡章與運用去年資料進行落點分析以考慮要如何填寫志願了 (個人申請的志願只有 6 個校系組)。
了解自身的檢定條件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篩選前有一項稱為「檢定」的機制,這項機制是由大學校系針對學測成績設定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或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成績設定 A、B、C、F 級的基本條件,若未能達到該條件就無法參與篩選 (亦即無論如何都不會通過,會直接變成無效志願而浪費掉報名費與志願數),因此拿到學測成績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自己手上的成績能夠達到的檢定條件有哪些。
在學測成績公佈當天大考中心就會同步發佈如上圖的各科成績標準一覽表,此時請核對你的成績可以達到或超越五標當中最高的項目,例如數學 10 級分就是達到後標、未達均標,數學 14 級分就是達到頂標,之後將其記錄下來,舉例而言:
考科 | 國文 | 英文 | 數學 | 自然 | 社會 | 總級分 |
級分 | 12 | 11 | 14 | 11 | 10 | 58 |
檢定條件 | 前標 | 均標 | 頂標 | 前標 | 均標 | 前標 |
之後在查閱簡章找尋志願科系時,只要發現檢定條件沒有達到的科系就可以直接跳過不看了 (例如檢定要求頂標但只考到前標的情況)。
至於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部分,則是可以採用當學年度與前兩學年度內的任一次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當中最高的等級作為檢定條件,所以重考生有兩年的時間不需要再參加高中英語聽力測驗。
計算各科級分、總級分在去年的等效級分
我們能參考的資料只有去年實際篩選的結果,但學測每年的難度都會有所浮動 (因為級距是直接拿 1% 頂尖考生的平均除 15 計算出來,因此不同年度的相同級分未必意義會一樣),所以在將級分套到去年的篩選數據之前我們得先將今年的級分等化成去年的數據。
方法很簡單,到大考中心網站上下載今年度與去年度的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累計表即可,上圖以 107 學測英文、106 學測英文為例,假設在 107 學年度英文考了 13 級分,從表中可以得知 13 級分的排名約莫在頂端 15.37% 到頂端 25.05% 之間,對應到 106 學年度的頂端 15.37% 到頂端 25.05% 則是落在 12 級分到 13 級分之間,因此可以得知 107 學年度的英文是比較簡單的,有可能去年篩選標準在 13 級分的今年會變成 14 級分,而去年篩選標準是 14 級分的基本上不太需要期待其有機會掉到 13 級分了。
取得等效級分之後就能到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網站查詢去年的篩選標準來大概估算自己是否能夠通過該校系的篩選了 (然而這僅限於篩選倍率沒有改變的情況,如果篩選倍率發生改變的話基本上落點分析就沒有任何信度可言了)。
帶你看懂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篩選方式 (三月下旬)
108 學年度起此部分有重要變革,尤其是在「第一階段篩選」與「同級分超額篩選規定」的部份。
作為過來人站長相當清楚幾乎沒有幾個高中生會花時間認真去了解簡章的規定,但不了解規定的下場往往就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不經意被規定給卡關甚至絆倒,而其中又以第一階段篩選的規定與模式最為複雜,站長接下來就以 108 學年度簡章內的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乙組的校系分則表格來說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篩選的運作方式。
在第一階段篩選中你需要特別留意的是上圖兩個紅框處的資訊,首先留意的是較大紅框處中間的檢定欄位,這裡列出的就是此系所要求的檢定條件,以上圖為例如果你的學測成績中數學未達頂標或英文未達前標或自然未達前標這三者之中任一項成立的話,就不必考慮這個系所了。
接下來要看的則是篩選倍率這一欄,同時也是第一階段篩選當中最讓考生費解的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到這個系所設有篩選倍率的科目有英文、數學與自然三科 (只是剛好與檢定條件一致,實際上很多校系社友檢定條件的科目與設有篩選倍率的科目是不同的),而其中數字最大的列是英文與數學這兩科 (同樣都是 5 倍),因此在進行此校系的第一階段篩選時首先會將全體報名此校系且通過檢定條件的考生的英文與數學這兩科加起來,之後將所有考生的英文、數學級分合由高往低排名,取前 540 名考生 (篩選倍率 5 倍乘上名額 108 名) 通過這步篩選,其餘則被刷掉。
接下來數字第二大的列則是自然科 (為 3 倍),第一階段篩選的第二步就會將上一步篩出來的 120 名考生以自然科級分從高到低排序後取前 324 名考生 (篩選倍率 3 倍乘上名額 108 名) 通過這步篩選,由於沒有數字第三大的列存在,因此第一階段篩選就到此結束,若剩下的考生正好是預計甄試人數的數量的話,這 324 名考生就是通過第一階段篩選的名單 (預計甄試人數)。
同分超額篩選制度 (108 學年度起重大變革)
然而因為學測各科都只將考生分為 15 個等級,因此在第一階段篩選的最後一步往往會出現通過人數顯著多於預計甄試人數的情況,這時候會觸發同分超額篩選制度,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會將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最後一步的考生再以「各校系所自訂的同級分超額篩選依據」再篩選一次 (107 學年度以前是以總級分再篩選一次,但由於 108 學年度推動學測五科選考制,因此不再有固定的各科總級分可做為篩選依據)。
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在此階段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將依照各校系自訂的計算公式所得的比序級分 (以此例子而言為英文 + 自然 + 數學的級分總和) 由高而低排序再取前 324 名 (預計甄試人數)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 (若仍超過預計甄試人數,則所有通過同分超額篩選制度的考生均視為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名單),一般而言篩選結果會在三月底公佈 (通常我會建議在送出志願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了,不需要等到篩選結果揭曉)。
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三月底至四月中,建議提早於三月中開始準備)
在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後就能取得該校系組的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的資格,對於電資類科系來說 (除了台大) 基本上只要好好把指定項目甄試的項目按表操作做完錄取機率就相當高了,但對於社會組科系、醫藥學系或台大來說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仍然相當的競爭。
各校系組的第二階段指定甄試項目都不太一樣,但是大致上可以歸類為五大項目:
- 審查資料 (必須於繳交資料收件截止之前依照系所規定上傳到甄選委員會系統、校系系統或寄出)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的所有校系幾乎都會要求考生繳交審查資料 (也就是備審資料),一般而言會包含在校成績單、考生資料表 (依校系規定)、自傳 (除了自我介紹或引言需要之外只提高中階段就可以,教授真的對學生的童年或家庭沒甚麼興趣)、讀書計畫 (基本上就是唬爛大賽,實際上只是考驗考生唬爛的內容是否足夠合理,所以有些系所已經取消了)、英檢證明、程式檢定證明、學科競賽獎狀、學科競賽參加證明、社團活動紀錄、特殊經歷等,對於許多二類科系來說有可能是除了學測成績之外唯一計分的項目。 - 面試 (於指定項目甄試日期舉辦)
一般而言有小組跑關面試、個別面試等,主要是與教授面對面會談面試,一般而言包含系所所需的學科能力問題、自我介紹、回答教授發問 (例如曾經有課被當掉的原因、審查資料內引起教授興趣的內容、希望就讀該系所的理由等),一類與三類科系比較會安排個別面試,二類科系則較少。 - 團體面談、認識本系、團體面試 (佔 0%、設有檢定的項目,於指定項目甄試日期舉辦)
通常看到這類佔比 0% 的面試就表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面試」,通常而言是系所強迫參加第二階段甄試考生親自前往該系所聆聽系所主管、教授介紹系所與課程內容講座的意思,更多時候其實是學生問教授問題而不是教授問學生,遇到包含這項指定甄試項目的系所的話,只要放輕鬆在指定項目甄試日期當天準時到系所指定的地點參加座談會等活動並簽到就可以通過這項了 (系所會直接為參加的人設定足以通過檢定條件的分數),但未親自前往該校系所指定之地點參與的話會直接被刷掉,因此在填寫志願時務必注意撞期問題。 - 系所自辦筆試
有些系所會另外自辦筆試,這部分通常是以高三到大一課程相關的能力為主,需要額外準備 (通常只有台大比較會搞這個)。 - 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除了前述四種指定項目之外,甄選總成績當中還有相當高比例會採計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系所通常會對科目設定加權,以圖片為例的話交大資工乙組的甄選總成績就有 40% 是由 (學測英文 * 1 + 學測自然 * 1 + 學測數學 * 1.2) / (15 * 1 + 15 * 1 + 15 * 1.2) 乘上 40 而來,例如學測英文 15 級分,自然 14 級分,數學 14 級分的考生就可以在這項拿到 (45.8/48)*40 = 38.17 分。
榜示 (四月底)
完成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的所有項目之後,接下來大學方面會陸續進行計算甄選總成績、排名與製作榜單的工作,一般而言大多數大學為了爭取考生就讀,通常都會比簡章上公佈的榜示日期還要早在官網的招生專區發佈錄取名單,所以如果讀書累了可以三不五時上去看看,基本上只要有一個可以接受的正取校系或是 (非台大或醫牙科系) 相當前面的備取名次就可以考慮停止準備指考了。
統一分發 (五月上旬)
在查閱榜單之後確認至少有正取或備取一個校系時,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就會寄發就讀志願序通行碼,這時請務必在指定的期間內使用通行碼到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網站上填寫就讀志願序 (這是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用來分發考生的依據,正取校系若排在前面志願則會直接分發,備取校系則需視正取生與前面的備取生中願意就讀該校系者全部排入後是否尚有缺額而定),通常在就讀志願序登錄截止後一周左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就會公佈最後的錄取結果了 (例如備取上哪個校系或是成功報到哪個正取校系),如果查詢分發結果當中有一行出現「獲分發」字樣的話,恭喜你取得大學入學資格了!
如果你在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的統一分發當中取得任一大學校系的錄取資格而未在期限內放棄的話,將無法參加當年度所有其他的大學入學招生管道,因此如果你對分發結果不滿意想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的話,請務必在期限內辦妥放棄錄取資格。
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完全指南
接下來要介紹的則是「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從名稱上不難得知這項入學管道其實跟剛剛介紹的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相當類似 (可以視為科技大學版的個人申請),由於前置準備、取得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檢查檢定條件等項目基本上與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完全一致因此在此就不再贅述,讓我們從第一階段篩選的制度開始看起。
帶你看懂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篩選方式 (三月下旬)
實際上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的篩選制度也跟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非常類似,以下我們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資學士班的校系分則資訊為例:
從上圖中可以見到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的篩選制度與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最大的差異在於每有各科的篩選倍率設定這一項目,因此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的篩選制度簡單不少,實際上只有一個步驟,也就是依照上表中的權重計算考生學測成績的加權平均分數 (例如國文 12 級分、英文 14 級分、數學 14 級分、自然 15 級分則可計算為 [12 * 1.00 + 14 * 2.00 + 14 * 2.00 + 15 * 2.00] * 100 / (15*7) = 93.33 分,四捨五入取至小數點第二位)。
在進行篩選時則是將所有報考該校系考生之學科能力測驗加權平均分數由高到低排列,取前 245 名通過第一階段篩選,若遇到同分的狀況則全部視為通過篩選。
複試 (三月底至四月中,建議提早於三月中開始準備)
在通過篩選之後就能取得該校系組的複試的資格,由於此管道性質屬於普通高中學生跨考高職學生升學管道,對於大多數科系來說基本上只要好好把指定項目甄試的項目按表操作做完錄取機率就相當高了。
各校系組的複試項目都不太一樣,但是大致上可以歸類為三大項目:
- 審查資料 (必須於繳交資料收件截止之前依照系所規定上傳到甄選委員會系統、校系系統或寄出)
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的所有校系幾乎都會要求考生繳交審查資料 (也就是備審資料),一般而言會包含在校成績單、考生資料表 (依校系規定)、自傳 (除了自我介紹或引言需要之外只提高中階段就可以,教授真的對學生的童年或家庭沒甚麼興趣)、讀書計畫 (基本上就是唬爛大賽,實際上只是考驗考生唬爛的內容是否足夠合理,所以有些系所已經取消了)、英檢證明、程式檢定證明、學科競賽獎狀、學科競賽參加證明、社團活動紀錄、特殊經歷等,對於許多二類科系來說有可能是除了學測成績之外唯一計分的項目。 - 面試 (於第二階段複試日期舉辦)
一般而言有小組跑關面試、個別面試等,主要是與教授面對面會談面試,一般而言包含系所所需的學科能力問題、自我介紹、回答教授發問 (例如曾經有課被當掉的原因、審查資料內引起教授興趣的內容、希望就讀該系所的理由等),一類與三類科系比較會安排個別面試,二類科系則較少。 - 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除了前述四種指定項目之外,甄選總成績當中還有相當高比例會採計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此處採計的分數就是先前篩選時計算出來的加權百分平均。
榜示 (四月底至五月初)
完成複試的所有項目之後,接下來大學方面會陸續進行計算甄選總成績、排名與製作榜單的工作,一般而言大多數大學為了爭取考生就讀,通常都會比簡章上公佈的榜示日期還要早在官網的招生專區發佈錄取名單,所以如果讀書累了可以三不五時上去看看,基本上只要有一個可以接受的正取校系或是相當前面的備取名次就可以考慮停止準備指考了。
報到 (五月中)
由於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並沒有統一分發的設計,因此在各項錄取放榜之後考生得自行向錄取校系辦理報到,備取生遞補事宜也是由各校自行處理 (因此有可能出現先報到 A 科技大學之後,在 B 科技大學備取上之後要申請放棄 A 科技大學錄取資格的情況)。
此外若同時經由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管道獲得大學錄取資格且未於期限內聲明放棄的話,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這邊的錄取資格會自動被取消。
然而根據簡章規定,除因須辦理科技校院之第二階段其他校系(組)、學程備取遞補報到者,得於各校規定之第二階段錄取報到截止時間前,向已報到之校系(組)、學程聲明放棄錄取資格,否則不得聲明放棄已報到校系(組)、學程之錄取資格,因此如果你在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當中取得任一大學校系的錄取資格且辦理報到的話,你將無法參加當年度的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在辦理報到前請審慎考慮是否確定不參加指定科目考試與大學考試分發入學。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完全指南
最後要談的是四大招生管道當中運作模式最單純但舉行時間與放榜日期都最晚的大學考試入學分發 (由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辦理,設置於國立成功大學)。
帶你看懂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簡章、檢定條件與取得指定科目考試成績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的主要是以指定科目考試成績作為分發的主要依據 (然而校系可以自訂是否要採納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成績作為檢定條件),然而指定科目考試的最大特色就是考生可以自由根據志願校系的要求選擇報考的科目 (一共有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十個考科),因此考生在五月報名指定科目考試之前就必須先行閱讀簡章了解志願校系的要求 (實際上我建議考生在高二下學期十一月初就先行參考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簡章並在準備學測時留意被列為檢定條件的科目,以免學測不理想要準備指考時卻發現無法達到理想校系的檢定條件而只能放棄或重考)。
至於指定科目考試的考科報名選擇通常是以類組別做劃分 (除非你非常篤定你想填志願的學校都不採計該科目,否則我個人建議不要輕易少考該科,而且若該校系採計的科目當中有任一科未報考,在填寫志願時即不能選填該校系,但缺考或 0 分則不會受到此限制),常見的報考組合如下:
社會組 (I) 文法商 | 國文、英文、數學乙、地理、歷史、公民 |
自然組 (II) 電資 | 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 |
自然組 (III) 生醫 | 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 |
自然組 (II) 跨考 | 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物理、化學 |
社會組 (I) 跨考 | 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地理、歷史、公民 |
全考 | 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地理、歷史、公民、物理、化學、生物 |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制度
在取得指定科目考試成績之後就能在指定期間內登入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網站的志願系統填寫分發志願,而分發時的成績計算方式會依照該系所簡章內所設定的採計科目與加權比例計算出所有選填考生於該系之分發清單中的加權成績並由高至低依序錄取至額滿為止 (若同分則依照簡章預先設定的比序順序依序比較擇優錄取,若三項均同分則逕行增額錄取)。
若同樣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為例,假設考生的國文分數為 88.00 分、英文分數為 85.50 分、數學乙分數為 95.00 分、歷史分數為 75.00 分、地理分數為 80.00 分的話,該考生在該系分發清單中的加權成績就是 88.00 * 1.50 + 85.50 * 1.75 + 95.00 * 1.25 + 75.00 * 1.00 + 80.00 * 1.00 = 555.375 (四捨五入至小數點第二位為 555.38 分)。
登記志願與分發 (七月底)
通常登記志願的時間會落在七月底,每位考生可以填寫 100 個志願,由於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已經是當年度的最後一個招生管道,因此在系統分發完成之後就是確定的錄取結果了,並不像甄選入學等管道還有第二階段要處理,在榜示當天即可查詢自己最後錄取的學校,通常也會同時收到來自該大學的新生入學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