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5 年第一季 Intel 推出消費級的 Intel SSD 750 系列固態硬碟,宣告 PCI Express 制式的超高速固態儲存技術正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僅限於頂級消費族群) 算起,不知不覺到現在已經經過將近兩年的時間了。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 PCI Express SSD 始終憑藉著將近 3 倍的讀寫速度睥睨群雄,在價格已經略有鬆動的現在逐漸成為了大家會考慮的選項,一方面可供選擇的款式也漸漸多了起來,我想是時候寫一篇文章專門討論這類高級的「玩具」了。
選擇 PCI Express SSD 要考慮的指標
在開始實際從市面上可購得的產品與其規格做比較與評選之前,我們得先研究一下要挑選一款適合自己需要的 PCI Express SSD 需要考慮的指標項目到底有哪些 (其實跟買一般固態硬碟的考慮因素沒有太多不同)。
讀寫速度
基本上會去買固態硬碟大概著眼的都是這類新興儲存裝置驚人的讀寫速度吧?就算是傳統的 SATA 制式 SSD 的讀寫速度也幾乎都在傳統硬碟的 2 ~ 4 倍之上,在電腦規格與性能都沒有大幅提升的這幾年來說顯得非常突出與吸引人。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 NVMe + PCI Express 制式的 SSD 絕大多數讀寫速度都在 1000 MB/s 上下,除了少數幾款基於 TLC NAND 快閃記憶體的入門產品寫入速度表現較差,與傳統 SATA 固態硬碟相仿之外,應該在寫入部分至少都能達到 800 MB/s 的等級,畢竟如果讀寫速度當中有任一項低於 500 MB/s,就沒甚麼額外花大把鈔票與占用額外 PCI Express 通道去買 NVMe + PCI Express SSD 的意義了。
控制器介面制式
這點對於 PCI Express SSD 來說是比較重要的考慮因素 (不過會隨著時間發展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要回到透過 PCI Express 介面傳輸資料的 SSD 剛剛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時候開始,當時我們並沒有給 PCI Express 設計新的控制器介面規格,而是繼續使用我們已經在一般硬碟上面使用好多年的 AHCI (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
不過 AHCI 只有單一指令佇列,而且佇列深度只有 32 個指令、只支援單一插斷與發出指令時會有同步鎖 (Synchronization Lock)、指令格式並未針對 NAND 快閃記憶體的設計優化等問題顯然很難完整發揮 PCI Express SSD 的性能 (初代 PCI Express SSD 雖然有比普通的 SSD 快,但在 IOPS 上成長不多),於是才有了 NVME 介面的誕生。
NVME 介面的全稱是非揮發性記憶體主機控制器介面,從名稱上就可以很容易了解到這個介面是專為固態硬碟的存儲設計與模式去最佳化的,因此時至今日基本上在考慮 PCI Express SSD 時我只建議你採購基於 NVME 介面的產品,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推出的 PCI Express 大多也沒有推出 AHCI 版本了,目前基於 AHCI 介面的 PCI Express SSD 大多是已經屯在倉庫裡很久的庫存品 (而且 NVME 是從企業用 SSD 開始推的,所以連企業市場也很難看到基於 AHCI 介面的 PCI Express SSD 了)。
顆粒類型
這基本上是從 SSD 這東西剛出現開始就是大家很在意的問題了,實際上也是最直接根本影響 SSD 各項特性參數的規格之一,但老實說在 PCI Express SSD 這等級的產品來說,我認為反而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基本上 SSD 所使用的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觀點下去分類,首先第一種觀點是從資料儲存的方式下去區分的 (實際上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最耳熟能詳的分類方法),根據單一儲存單元所能存放的資料位數的不同將 SSD 區分為 SLC、MLC 與 TLC (以後可能還會有 QLC) 等分類。
我們知道 SSD 用來儲存資料的方式是透過電壓激發將電子移入絕緣層將儲存單元充電來保存資料的,SLC 的全稱是 Single Level Cell,單一儲存單元內只能存放 1 個 bit 的資料,因此儲存單元只有 0 (未充電) 與 1 (已充電) 兩種,是最單純的設計,而相對來說同一儲存單元被反覆修改的頻率也最低,因此有著壽命最長、寫入速度最快的優點 (注意,這裡講的只是一般性的原則,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而目前最廣泛應用於中高階產品的 MLC 則是 Multi-Level Cell 的縮寫 (之所以不叫 DLC 是因為當時人們沒預想到未來會有 TLC 的出現 XD),MLC 在單一儲存單元內可以存放 2 個 bit 的資料,也就是儲存單元可以有 00 (完全未充電)、01、10、11 (完全充電) 四種不同的模式,因此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儲存密度遠比 SLC 來的高,所以在 MLC 出現之後一般人買得起的 SSD 才開始出現 TB 級的產品,但是相對來說寫入速度與壽命就沒有 SLC 表現這麼好了 (再次強調,這是一般性原則,不考慮廠商做的各種改進技術的狀況)。
至於 TLC 呢,全名是 Triple-Level Cell,與 SLC、MLC 之間的差異很類似,TLC 是進一步將單一儲存單元內可以存放的資料增加到 3-bit (這意味的儲存單元會有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八種不同狀態),所以儲存密度又比 MLC 高了一倍,成本也較低,MLC 相較於 SLC 來說的缺點也就更加明顯了 (重要的話要說三次,這是一般性原則,還沒考慮廠商使用的各種改進技術)。
關於 SLC、MLC、TLC 的更多比較與迷思我之後打算單獨寫一篇文章來談,所以在這裡就只簡單提一下,由於目前 PCI Express SSD 仍然是比較高價位的產品,二線廠商與三線甚至不入流的廠商通常也還沒有甚麼能力生產這類產品,因此目前而言我會建議在預算許可之下,只要考慮 MLC 的型號就可以了。
另一種分類則是從物理結構去區分的 (也就是最近很紅的 3D NAND),不過這在這裡還不是重點,所以我打算之後再撰寫別篇文章來探討。
其他考慮因素
其他要列入考慮的因素還有保固服務 (年限、廠商的態度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與標示壽命等項目,除此之外還有韌體的可靠度之類細節也是值得參考的。
評估 SSD 的複雜度絕對不亞於傳統硬碟,要考慮的項目反而增加了很多,畢竟你不會想嘗試因為買了不好的 SSD 而面臨遺失資料後果的,要從故障 SSD 當中救回資料的可能性比傳統硬碟低了很多,技術門檻卻高了不只一倍。
下一頁:市面 PCI Express SSD 選購完全指南!
市面 PCI Express SSD 選購完全指南!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本篇的正題了,也就是久違的完全指南系列 (說起來本站的完全指南系列好像人氣都還蠻高的,不過寫完全指南系列其實蠻花時間也蠻耗體力的 XD 上次發完全指南系列已經是 2016 年上半年的智慧型手機選購指南了呢),接下來就從截至 2017 年 01 月為止市面上所能見到的所有 PCI Express SSD 看起吧!
本次列入評比的型號有下面這些: (應該是有史以來最豪華的陣容了吧?)
- Intel SSD 750 系列
- Intel SSD 600p 系列
- Intel SSD DC P3520 系列
- Intel SSD DC P3500 系列
- Intel SSD DC P3600 系列
- SAMSUNG 960 Pro 系列
- SAMSUNG 960 EVO 系列
- SAMSUNG SM961 系列
- SAMSUNG PM961 系列
- SAMSUNG 950 Pro 系列
- SAMSUNG SM951 系列
- SAMSUNG PM951 系列
- PLEXTOR M8P 系列
- 宇瞻 Apacer Z280 系列
- 威剛 RDATA XPG SX8000 系列
- OCZ RD400 系列
- TOSHIBA XG3 系列
評比標準總說明
本次評比主要是透過廠商的標示規格與目前的實際售價 (2017 年 01 月) 進行,並分為「特定專項優選」與「量化評分對比」兩種評比標準,其中「量化評分評比」分為下列幾項指標,均採百分制並根據比重換算出總分之後進行排名:
項目 | 比重 | 說明 |
性能 | 30% | 考評讀取與寫入性能。 |
可靠性 | 20% | 評估預期壽命 (或顆粒類型) 與是否包含斷電保護技術等資料安全功能。 |
保固年限 | 10% | 依照廠商提供的保固長度給予分數。 |
保固服務 | 10% | 依照廠商的保固服務綜合考評 (包含是否提供收送服務、服務評價等)。 |
價格 | 30% | 根據產品價格進行評分,並依照前項是否達標該價位應有之表現酌予增減。 |
性能考評
由於同系列不同容量的 SSD 會因為顆粒數量配置的差異而導致在性能表現上有所落差,因此我在這項評分當中會將容量小到足以大幅影響性能發揮的型號剔除,並在說明中建議不要購買該等級的版本。
分數的參考依據主要來自於循序寫入、循序讀取、4K 寫入、4K 讀取四項,由於各廠商在標示規格的時候使用的測試方式各有落差,因此我是使用收集得來的實測結果進行評分的,而不是參採各廠商公佈的原廠數據 (原廠數據在後面內容均有提供)。
可靠性考評
本項評分主要是根據 SSD 的預期壽命、單日容許寫入量與是否包含斷電保護功能 (比重為 10%) 與 XOR 資料安全儲存功能 (比重為 10%) 及廠商標示 MTBF 等基本參數進行考評,此外若原廠沒有提供預期壽命資訊則以參酌所採用顆粒之類型所通常具備之特性為評分原則。
保固考評
本項指標分為年限與服務品質兩項,年限部分佔分為總分的 10% (每提供一年保固可以獲得 2%),至於服務品質的部分則是根據廠商提供的服務內容與網路上的平均評價進行評分 (例如是否提供到府收送、換貨採新品或良品、是否有設定保固寫入量限制等),該部分分數原則上評判標準如下:
分數 | 評分標準 |
100 分 | 提供免費國內到府收送服務 (國內更換),且網路評價優良且多採新品更換,且維修系統 (或 RMA 申請系統) 設計良好。 |
90 分 | 同上,但由於需跨國更換產品,送修時程較長故酌予扣分。 |
80 分 | 提供免費國內到府收送服務,且網路評價良好。 (RMA 申請系統設計不佳者至多 80 分) |
70 分 | 提供國內經銷商轉送修與親送維修服務,且網路評價良好。 (未提供到府收送者至多 80 分) |
60 分 | 提供國內經銷商轉送修服務,且網路評價良好。 |
50 分以下 | 網路評價不佳者依其情況重大程度與普遍性酌予扣分。 |
0 分 | 無提供保固服務者 (例如 OEM 產品或不具備國際保固服務的境外商品)。 |
價格考評
本項評分由前面各項依照比例加總之後獲得的累計點數除以該系列平均每 GB 價格的平方 (以所有容量等級的價格加總除以容量加總得到的平均每 GB 價格為原則,若有特定容量階級價格偏離平均過多則剔除之) 後,再將最高分者定為 100 後取比例而成。
Intel SSD 750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Intel Corporation (Carmel Ridge)
- 上市時間:2015 年
- 使用顆粒:Intel 64M20C 用戶級 NAND 快閃記憶體 (Datasheet)
- 控制器:Intel CH29AE41AB0 1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Micron MT41K1G4RH-125:E DDR3L 1600 記憶體 (Datasheet)
- 顆粒製程:20 奈米製程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0c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支援 Windows 7)
- Option ROM:具備 (只支援 UEFI 引導)
- MTBF:120 萬小時
首先第一個登場的當然是讓 NVMe 介面正式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里程碑產品 Intel SSD 750 系列啦,在推出當時以輕鬆突破 2,000 MB/s 的讀取速度與極其高昂的價格成功達到技驚四座的效果。
由於這款產品的生命週期至今已經將近兩年,而且 Intel 用來接檔這款產品的後續型號現在不只沒見到人,而是連樓梯響都沒能聽到,所以經常被用做介紹 NVMe + PCI Express SSD 的樣板產品。
儲存容量 | 400 GB | 800 GB | 1.2 TB |
隨機 4K 讀取 | 430,000 IOPS | 420,000 IOPS | 46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230,000 IOPS | 210,000 IOPS | 29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200 MB/s | 2,100 MB/s | 2,500 MB/s |
循序寫入 | 900 MB/s | 800 MB/s | 1,2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70 GB | 日寫 70 GB | 日寫 70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127 TB | 127 TB | 127 TB |
台灣價格 | 11,000 | 未販售 | 28,000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11,500 | 19,500 | 30,5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SSD 750 系列應該是近幾年當中電腦零組件跌價速度前幾名慢的產品了,上市價基本上就跟目前的價錢差不多,落差不到新台幣三千元,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 400 GB、800 GB 與 1.2 TB 三種規格,但中階的 800 GB 由於配線佈局與控制器的緣故,表現是三種等級當中最糟糕的,因此不建議購買 (實際上很多國家也沒賣,800 GB 款的產量應該也最少)。
以今天的狀況來說其實 SSD 750 的規格已經沒有太多突出的地方了,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 SSD 750 系列有三個地方是特別突出的:
- 具備斷電保護技術
SSD 750 是目前消費性 NVMe + PCI Express SSD 當中唯一包含斷電保護電容設計的型號,而且是從企業級型號下放而來的完整斷電防護,在斷電的時候可以透過電容內的殘餘電量來將快取記憶體內的資料寫回 NAND 記憶體顆粒當中來避免資料遺失。
(由於 MLC/TLC SSD 為了達到高速因此使用了較大的快取記憶體,相較於傳統硬碟來說這類 SSD 在遇到斷電時資料損失的發生率與數量都比傳統硬碟要來的大上許多,因此斷電保護技術對於在意資料完整性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不過在消費級產品當中通常都被拔掉以節省成本與做出等級區分) - 具備 XOR 資料冗餘技術
SSD 750 還有另一項與企業級 SSD 同等級的功能,那就是設計了額外的 NAND 記憶體顆粒並且在存儲資料的時候運用 XOR 運算來達成一定程度的資料冗餘功能 (雖然 Intel 官方宣稱 750 系列沒有支援這項功能,但從 NAND 記憶體顆粒的配置上看起來其實是有的),當有單一一個 NAND 記憶體顆粒故障的時候,SSD 750 還能維持資料的可讀性而不至於像一般的 SSD 一樣完全遺失 (SSD 為了避免顆粒提早磨損,所以會使用跳躍平均的方式來寫入資料,所以資料基本上是幾乎不會被連續儲存的,甚至還追求連續性盡可能接近 0,這跟傳統硬碟為了提高效率與降低讀寫頭移動距離而做的重組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概念)。 - Intel 優質的保固服務
與眾家 SSD 廠商相比基本上 Intel 的保固一直以來都在前段班,只要不拖到壽命指示器歸零才送修,絕大多數情況下 Intel 應該都會給予更換新品的服務,而且免費提供成本相當高昂的 Fedex 快速國際快遞到府收送,在 RMA 方面的體驗也很好,這是站長要特別給予嘉許的,而且 Intel 750 系列的保固更是長達五年。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50 | 剛上市的時候性能指數令人驚艷,但時至今日確實略顯老態了。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全球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90 | Intel 的服務品質始終名列前茅,唯一缺點是跨國送修慢了點。 |
可靠性等級 | 20% | 60 | Intel 官方給的數值偏低,但保有企業級斷電保護是一大賣點。 |
價格等級 | 30% | 70 | 始終沒有隨著時間大幅的降價,但目前而言也還尚可接受。 |
總分與排名 | 9th | 67 | 做為元老,SSD 750 一直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表現而讓人稱許。 |
※ 若 Intel 官方沒把 750 系列的壽命數值設定得這麼低,可靠性等級應該可以達到 80 分附近水平。
Intel SSD DC P3500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Intel Corporation (Pleasantdale)
- 上市時間:2015 年
- 使用顆粒:Intel 64M20C 用戶級 NAND 快閃記憶體 (Datasheet)
- 控制器:Intel CH29AE41AB0 1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Micron MT41K1G4RH-125:E DDR3L 1600 記憶體 (Datasheet)
- 顆粒製程:20 奈米製程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0c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支援 Windows 7)
- Option ROM:具備 (只支援 UEFI 引導)
- MTBF:200 萬小時
接下來要看到的是 Intel SSD DC P3500 系列,從名字中的 DC 可以很容易得知這款產品是面向資料中心 (Datacenter) 推出的,可以說是企業用的 SSD,不過其實說穿了就是 Intel SSD 750 系列的企業版本罷了。
相同家族的顆粒 (不過 DC P3500 系列用的顆粒品質應該有比較好)、相同規格的記憶體、同樣的控制器與介面證實了這兩款產品之間的高度關聯 (其實連韌體都總是連袂推出,基本上這兩款主要的差異就只是顆粒等級跟韌體配置不同而已)。
實際上把散熱器拆掉之後如果只看 PCB,同樣 400 GB 的狀況下一般人應該是沒辦法分辨 750 系列與 DC P3500 系列有甚麼不同的 (Intel 應該是故意把 750 系列的那兩顆電容遮住的),不過在容量設定上 DC P3500 系列有一點不太一樣,拿掉了在 750 系列當中性能悲劇的 800 GB 版本,但加入了容量更大的 2 TB 版本。
儲存容量 | 400 GB | 1.2 TB | 2.0 TB |
隨機 4K 全碟讀取 | 420,000 IOPS | 420,000 IOPS | 430,000 IOPS |
隨機 4K 全碟寫入 | 23000 IOPS | 23000 IOPS | 23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200 MB/s | 2,600 MB/s | 2700 MB/s |
循序寫入 | 1,000 MB/s | 1,200 MB/s | 1,8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122.9 GB | 日寫 368.6 GB | 日寫 614.4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219 TB | 657 TB | 1,095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9,200 | 34,750 | 37,0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 Intel DC 系列產品的隨機 4K 寫入與 750 系列評判標準不同,企業級產品是測全碟寫滿的最差狀況,750 系列的則是空碟的最佳狀況。
其實一般來說 DC 系列的產品由於價格設定的緣故是沒有甚麼必要在這裡介紹的,不過看到上面的價格相信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麼站長要特別把 DC P3500 系列拉出來講了吧?不知道是庫存因素還是如何,美國當地目前 DC P3500 系列的價格與消費性的 750 系列非常接近,甚至還有反而低於消費性產品的詭異狀況出現,既然如此,選 DC P3500 系列讓壽命、性能跟可靠度都在提升一個檔次,又不用懷疑 Intel 官方態度曖昧不明的 XOR 保護技術是否存在,何樂而不為呢?
對了,只要來源正當,而且不要買到 OEM 版本或工程樣品的話,基本上 Intel 的產品都是全球保固的,其實我還看到 Amazon 上有很多家廠商把 P3500 2TB 版本標價標到跟 1.2TB 差不多,而且歷史評價看起來還蠻高的,如果需要大容量頂級 SSD 的話,我覺得是可以考慮的。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70 | 高容量版本的寫入性能比 750 系列高出了一大截。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全球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90 | Intel 的服務品質始終名列前茅,唯一缺點是跨國送修慢了點。 |
可靠性等級 | 20% | 80 | 完整的斷電保護與優異的標示壽命,毫無疑問地拿下了本項的高分。 |
價格等級 | 30% | 80 | 最近幾個月降價到與 750 系列差不多甚至更低的位置了。 |
總分與排名 | 3rd | 80 | 更完整的保護與高壽命、性能且不加價使其輕鬆超越了 750 系列。 |
Intel SSD DC P3600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Intel Corporation (Fultondale)
- 上市時間:2014 年
- 使用顆粒:Intel 64M20P 企業級高耐久型 NAND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Intel CH29AE41AB0 1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Micron MT41K1G4RH-125:E DDR3L 1600 記憶體 (Datasheet)
- 顆粒製程:20 奈米製程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0c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支援 Windows 7)
- Option ROM:具備 (只支援 UEFI 引導)
- MTBF:200 萬小時
既然都介紹 DC P3500 系列了,就順便把當時一併發布的系列作當中的二哥 DC P3600 系列也拿出來講一講好了,其實從下圖當中看到幾乎一模一樣的散熱器與露出部分設計與零件都一模一樣你應該也猜得到 DC P3600 系列其實也是跟 DC P3500 系列、750 系列系出同源的產品吧? (其實 DC P3600 系列還早了一年推出呢)
其實 DC P3600 系列的電路板設計確實跟 DC P3500 系列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在於採用的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等級更高,是直接從 64M20 系列顆粒生產線上挑出來的特級版,不論是在壽命跟能提供的存取速度表現都比一般版本要明顯來得高。
比較奇怪的是 DC P3600 系列的容量組成居然是全系列當中最齊全的,在 DC P3500 系列當中消失的 800 GB 款也回來了,不過可能是出於提高壽命的考慮,DC P3600 系列的寫入速度表現較差,比較適合讀取密集的用途。
儲存容量 | 400 GB | 800 GB | 1.2 TB | 1.6 TB | 2.0 TB |
隨機 4K 全碟讀取 IOPS | 320,000 | 430,000 | 450,000 | 450,000 | 450,000 |
隨機 4K 全碟寫入 IOPS | 30,000 | 50,000 | 50,000 | 56,000 | 56,000 |
循序讀取 MB/s | 2,100 | 2,600 | 2,600 | 2,600 | 2,600 |
循序寫入 MB/s | 550 | 1,000 | 1,250 | 1,600 | 1,700 |
耐久度 (日寫量) | 1.23 TB | 2.47 TB | 3.68 TB | 4.92 TB | 6.15 T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2.19 PB | 4.38 PB | 6.57 PB | 8.76 TB | 10.95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12,300 | 28,500 | 34,000 | 45,000 | 55,5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 Intel DC 系列產品的隨機 4K 寫入與 750 系列評判標準不同,企業級產品是測全碟寫滿的最差狀況,750 系列的則是空碟的最佳狀況。
相較於 DC P3500 系列有著取代 750 系列的價值來說,DC P3600 系列我覺得一般人應該是不太需要去考慮的,畢竟寫入性能相對差,一般人一天也不會隨便寫個 1 TB 資料 (應該也不會真的用到五年),所以不太適合,系列當中的老大哥 DC P3700 系列就差得更遠了,所以我就不抓出來介紹囉。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70 | 性能參數基本上與 P3500 系列相仿。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全球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90 | Intel 的服務品質始終名列前茅,唯一缺點是跨國送修慢了點。 |
可靠性等級 | 20% | 100 | 相同的保護設定但顆粒標示壽命更高出許多,因此獲得高分。 |
價格等級 | 30% | 60 | 相對於 P3500 系列來說跌價不明顯且定價明顯高出許多。 |
總分與排名 | 6th | 78 | 雖然規格比 P3500 系列更好,但居高不下的價格是硬傷。 |
Intel SSD DC P3520 系列
- 製造商:Intel Corporation (Pleasantdale)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Intel L06B 3D NAND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Intel CH29AE41AB1 1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Micron MT41K1G4RH-125:E DDR3L 1600 記憶體 (Datasheet)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支援 Windows 7)
- Option ROM:具備 (只支援 UEFI 引導)
- MTBF:200 萬小時
終於出現一款比較新的型號了,DC P3520 系列是 Intel 在 Datacenter 產品線當中首次推出基於新的 3D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並且使用的是 MLC 模式的 3D NAND,在壽命表現上會比傳統的 MLC 還要來得更好,存儲密度也更高,但缺點是讀寫速度表現會因此變差。
雖然型號比起 DC P3500 系列來得更大,但其實在 Intel 的定位設計當中 DC P3500 系列的位階是比較高的 (主要是因為 DC P3520 系列的讀寫性能並沒有贏過 DC P3500 系列),得益於 3D NAND 的高存儲密度,因此 DC P3520 系列只有 TB 級的型號 (其實是因為如果出 400 GB 版本會因為記憶體顆粒數量太少而顯得性能很差)。
儲存容量 | 1.2 TB | 2.0 TB |
隨機 4K 全碟讀取 | 320,000 IOPS | 375,000 IOPS |
隨機 4K 全碟寫入 | 26000 IOPS | 26000 IOPS |
循序讀取 | 1,700 MB/s | 1,700 MB/s |
循序寫入 | 1,300 MB/s | 1,35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830.4 GB | 日寫 1,397.1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1,480 TB | 2,490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21,300 | 33,75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 Intel DC 系列產品的隨機 4K 寫入與 750 系列評判標準不同,企業級產品是測全碟寫滿的最差狀況,750 系列的則是空碟的最佳狀況。
如果你需要的是大容量的高速固態儲存的話,DC P3520 系列的價格很吸引人吧?每 GB 的單位成本比 750 系列還要來得更低,不過如同 TLC 一般,這種新技術的好處只在大容量型號上面才會比較明顯,因此如果你沒打算砸重本、買大容量的話,DC P3520 系列可以跳過了,還是買 DC P3500 系列吧?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50 | 由於用上了 3D NAND,因此讀寫速度略有下滑。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全球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90 | Intel 的服務品質始終名列前茅,唯一缺點是跨國送修慢了點。 |
可靠性等級 | 20% | 90 | 完善的保護設定與 3D MLC 顆粒毫無疑問地獲得了高分。 |
價格等級 | 30% | 90 | 以大容量型號來說可以說是相當低成本。 |
總分與排名 | 4th | 79 | 如果追求高容量、可靠度與低成本的話 P3520 系列是很好的選擇。 |
Intel SSD 600p 系列
- 製造商:Intel Corporation (Pleasant Star)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Intel B0KB 3D NAND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MI (慧榮) SM2260 N03X56.00 控制器
- 記憶體:南亞 NT5CC256M16DP-DI DDR3L 1600 記憶體 (Datasheet)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T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60 萬小時
下一個登場的是上市時曾經轟動一時的 Intel SSD 600p 系列,沒意外的話這款應該是目前最便宜的 NVMe SSD,同時 Intel 也是除了 SAMSUNG 之外第二家推出採用 TLC 模式記憶體顆粒的 NVMe + PCI Express SSD 產品的廠商。
這款產品本意是要出給筆記型電腦與 NUC 使用的,因此只有設計 M.2 規格的版本,並不像其他 PCI Express 制式的 Intel SSD 一樣有推出 HHHL 擴充卡形式的版本,因此使用上需要額外添購一張轉接卡才能用於桌上型電腦,強烈建議若要選購此款 SSD 請務必慎選轉接卡的廠商與品質,以免產生額外的問題,至於容量配置的部分系列編成則是從最小的 128 GB 起每階翻倍直到最高 1 TB 為止。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35,000 IOPS | 71,000 IOPS | 128,500 IOPS | 155,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91,500 IOPS | 112,000 IOPS | 128,000 IOPS | 128,000 IOPS |
循序讀取 | 770 MB/s | 1,570 MB/s | 1,775 MB/s | 1,800 MB/s |
循序寫入 | 450 MB/s | 540 MB/s | 560 MB/s | 56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40.4 GB | 日寫 80.8 GB | 日寫 161.6 GB | 日寫 323.2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72 TB | 144 TB | 288 TB | 576 TB |
台灣價格 | 1,800 | 3,000 | 5,700 | 10,500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1,700 | 3,000 | 5,000 | 11,5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從規格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128 GB 的版本在性能上實在沒甚麼買的價值,而實際性能在 256 GB 以上等級的款式中就大致穩定下來了,雖然訂價上大約是 750 系列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性能與壽命方面的參數確實也差不多比例的打折下來了。
考慮到使用 TLC 顆粒 (雖然是 3D NAND,壽命應該與傳統 MLC 相去不遠),但就我看來其實 SSD 600p 的 C/P 值在納入其他廠商比較之後顯得並不特別高,特別是 1.0 TB 版本其實沒甚麼買的價值。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30 | 受制於顆粒與控制器,本文當中性能第二差的產品 (特別是寫入)。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全球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90 | Intel 的服務品質始終名列前茅,唯一缺點是跨國送修慢了點。 |
可靠性等級 | 20% | 30 | TLC 顆粒與相當低的標示壽命在本項獲得了較低的評價。 |
價格等級 | 30% | 100 | 無庸置疑是目前最便宜的 PCI Express SSD 之一。 |
總分與排名 | 12th | 64 | 性能與壽命表現均不佳,雖然便宜但價格其實還不夠低。 |
SAMSUNG 960 Pro 系列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2-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POLARIS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或寫入量達上限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看完 Intel 的部分現在來看 SSD 界目前的龍頭 SAMSUNG 吧,960 Pro 是目前 SAMSUNG 最新的消費性高階固態儲存產品線,是前幾個月才正式上市的型號。
基本上 960 Pro 無庸置疑是 SAMSUNG 對自家 SSD 製造功力的最佳展現,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其性能應該是目前所能買到的所有 SSD 當中最高的,而且不是只高一點,是一口氣就差了上千 MB/s 之多,而且相較於 Intel 才剛開始推出自家的第一代 3D NAND SSD 來說,SAMSUNG 在 2016 年已經是進入第二代產品了。
這系列產品與 Intel SSD 600p 系列相似,只推出了 M.2 規格的版本,因此使用上需要額外添購一張轉接卡才能用於桌上型電腦,強烈建議若要選購此款 SSD 請務必慎選轉接卡的廠商與品質,以免產生額外的問題。
儲存容量 | 512 GB | 1 TB | 2 TB |
隨機 4K 讀取 | 330,000 IOPS | 440,000 IOPS | 44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330,000 IOPS | 360,000 IOPS | 36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3,500 MB/s | 3,500 MB/s | 3,500 MB/s |
循序寫入 | 2,100 MB/s | 2,100 MB/s | 2,1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224.4 GB | 日寫 448.9 GB | 日寫 897.8 GB |
保固上限寫入量 | 400 TB | 800 TB | 1,200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10,600 | 22,000 | 42,0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從性能看起來 960 PRO 應該無庸置疑是目前可以買到的 SSD 當中最強的一款,相應的價格看起來也還不錯,很適合追求極致性能而不那麼重視資料安全的客群。但比較讓人厭惡的是 SAMSUNG 在保固方面有設定寫入量的最高限制,一旦超過就是同保固失效,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台灣目前似乎沒有正式的 SAMSUNG SSD 代理商,一旦發生問題可能得送出國處理,基本上只比無保固好一點。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100 | 毫無疑問的王者,讀寫性能是本文所提及的所有產品之冠。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60 | 台灣沒有直接代理商因此送修不便,也無提供完善的支援系統。 |
可靠性等級 | 20% | 60 | 3D MLC 記憶體顆粒的標示壽命表現可圈可點。 |
價格等級 | 30% | 90 | 雖然不便宜,但性能方面實在贏太多了因此仍然獲得了高分。 |
總分與排名 | 1st | 85 | 成功用性能讓所有對手閉嘴稱臣的代表。 |
SAMSUNG 960 EVO 系列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3-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POLARIS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T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或寫入量達上限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除了頂級規格的 960 Pro 之外,SAMSUNG 還同時推出了基於相同控制器但將搭配的記憶體顆粒改為 TLC Mode 的 960 EVO。
相較於 960 Pro 強大性能的鋒芒來說,960 EVO 系列畢竟不是老大哥所以顯得比較少受到宣傳上的關愛,但其實以 TLC 而言 960 EVO 的性能也是沒有其他對手了 (其實也贏過絕大多數的 MLC SSD)。
儲存容量 | 250 GB | 500 GB | 1 TB |
隨機 4K 讀取 | 330,000 IOPS | 330,000 IOPS | 38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300,000 IOPS | 330,000 IOPS | 36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3,200 MB/s | 3,200 MB/s | 3,200 MB/s |
循序寫入 | 1,500 MB/s | 1,800 MB/s | 1,9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56.1 GB | 日寫 112.2 GB | 日寫 224.4 GB |
保固上限寫入量 | 100 TB | 200 TB | 400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4,200 | 8,000 | 15,5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以 TLC SSD 來說 960 EVO 系列絕對不是便宜的選擇,但考慮到 3D NAND 下的 TLC 其實耐用度還算堪用,而且 960 EVO 的性能確實遠勝 Intel SSD 600p 系列許多,兩到三千元的價差也沒有預想中來得大,我覺得它不失為一個可以列入考慮的目標,但若以站長個人的看法會覺得還是往 MLC 系列挑比較安心。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90 | 雖然採用 TLC,但性能只略低於 960 Pro 一些。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60 | 台灣沒有直接代理商因此送修不便,也無提供完善的支援系統。 |
可靠性等級 | 20% | 40 | 3D TLC 記憶體顆粒的標示壽命表現大致與一般 MLC 相仿。 |
價格等級 | 30% | 100 | 雖然不便宜,但性能方面實在贏太多了因此仍然獲得了高分。 |
總分與排名 | 2nd | 81 | 雖然是 TLC,但驚人的性能使其總分依舊高居前三名。 |
SAMSUNG SM961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2-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POLARIS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三年 (OEM 無保固)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SM961 基本上就是 960 Pro 的 OEM 大量批售版本,使用相同的控制器、記憶體顆粒與幾乎相同的電路設計,但由於較早推出似乎韌體上還沒完全到位所以設定的數值較 960 Pro 略低一些。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330,000 IOPS | 330,000 IOPS | 330,000 IOPS | 43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170,000 IOPS | 280,000 IOPS | 300,000 IOPS | 32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3,100 MB/s | 3,100 MB/s | 3,200 MB/s | 3,200 MB/s |
循序寫入 | 700 MB/s | 1,400 MB/s | 1,700 MB/s | 1,800 MB/s |
中國價格 (折合台幣) | 2,500 | 3,900 | 8,800 | 24,000 |
※ 由於此類 OEM 產品中國較多,因此價格取自淘寶網。
雖然 C/P 值很誘人,但中國方面有大量透過修改韌體紀錄將寫入歷史歸零的二手貨流竄,也有許多末碼非 000000 (表示為特定 OEM 廠商訂製版本) 而在特定電腦系統中有不相容問題的版本,購買前請務必向店家確認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80 | 參數設定略低於 960 Pro 與 960 EVO 系列。 |
保固年限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保固服務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可靠性等級 | 20% | 60 | 基本上與 960 Pro 相同。 |
價格等級 | 30% | 60 | 主要受到保固服務的影響因此即便價格略低一些,等級仍較低。 |
總分與排名 | 14th | 54 | 若不考慮保固問題,則不失為一個替代 960 Pro 的便宜好選擇。 |
SAMSUNG PM961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3-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POLARIS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TLC Mode)
- 保固年限:三年 (OEM 無保固)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與 SM961、960 Pro 之間的關係很相似,基本上你可以把 PM961 視為 960 EVO 的 OEM 大量批售版本,基本上設計是一樣的 (同樣都是 TLC,不要被 3-bit MLC 這名詞給唬了 XD),只是作為 OEM 版本並沒有提供任何的原廠保固服務。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140,000 IOPS | 250,000 IOPS | 260,000 IOPS | 36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40,000 IOPS | 180,000 IOPS | 260,000 IOPS | 36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800 MB/s | 2,800 MB/s | 2,800 MB/s | 3,000 MB/s |
循序寫入 | 600 MB/s | 1,100 MB/s | 1,600 MB/s | 1,700 MB/s |
中國價格 (折合台幣) | 2,000 | 2,800 | 6,500 | 11,500 |
※ 由於此類 OEM 產品中國較多,因此價格取自淘寶網。
雖然 C/P 值很誘人,但中國方面有大量透過修改韌體紀錄將寫入歷史歸零的二手貨流竄,也有許多末碼非 000000 (表示為特定 OEM 廠商訂製版本) 而在特定電腦系統中有不相容問題的版本,購買前請務必向店家確認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70 | 參數設定略低於 SM961 系列。 |
保固年限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保固服務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可靠性等級 | 20% | 40 | 基本上與 960 EVO 相同。 |
價格等級 | 30% | 80 | 目前價格相當低廉因此價格評定分數頗高。 |
總分與排名 | 15th | 53 | 若不考慮保固問題,則不失為一個替代 960 EVO 的便宜好選擇。 |
SAMSUNG 950 Pro 系列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5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2-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UBX 控制器
- 記憶體:512 MB 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或寫入量達上限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950 Pro 就是 960 Pro 的上一代產品,在台灣目前是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買到的型號,NAND 記憶體顆粒的規格大致上與 960 Pro 相同 (製程部分官方沒有明講),主要差異在於控制器是使用上一代的 UBX 主控。
950 Pro 雖然是上一代的產品,且是 SAMSUNG 第一款 (其實也是世界上第一款) 基於 V-NAND (實際上就是 3D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但目前為止並沒有傳出甚麼明顯的問題甚至災情,至於讀取性能方面的表現則跟 Intel 的 750 系列很相似,值得注意的是 512 GB 款的寫入速度比 Intel 750 系列的 400 GB 款高了不少。
這系列產品與 Intel SSD 600p 系列相似,只推出了 M.2 規格的版本,因此使用上需要額外添購一張轉接卡才能用於桌上型電腦,強烈建議若要選購此款 SSD 請務必慎選轉接卡的廠商與品質,以免產生額外的問題。
儲存容量 | 256 GB | 512 GB |
隨機 4K 讀取 | 270,000 IOPS | 30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85,000 IOPS | 11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200 MB/s | 2,500 MB/s |
循序寫入 | 900 MB/s | 1,5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224.4 GB | 日寫 224.4 GB |
保固上限寫入量 | 200 TB | 400 TB |
美國價格 (折合台幣) | 4,700 | 11,3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與 960 Pro 系列相同,這系列比較讓人厭惡的是 SAMSUNG 在保固方面有設定寫入量的最高限制,一旦超過就是同保固失效,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台灣目前似乎沒有正式的 SAMSUNG SSD 代理商,一旦發生問題可能得送出國處理,基本上只比無保固好一點。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60 | 性能屬中偏上,以今天的角度來看並不算特別突出。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60 | 台灣沒有直接代理商因此送修不便,也無提供完善的支援系統。 |
可靠性等級 | 20% | 60 | 3D MLC 記憶體顆粒的標示壽命表現可圈可點。 |
價格等級 | 30% | 70 | 價格偏高,且以目前而言與 960 Pro 性能有一大段落差。 |
總分與排名 | 9th | 67 | 雖然已經是上代產品,但價格始終沒有大的鬆動。 |
SAMSUNG SM951/SM951a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4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16nm MLC 快閃記憶體 (SM951)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2-bit MLC 快閃記憶體 (SM951a)
- 控制器:SAMSUNG UBX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三年 (OEM 無保固)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1 / AHCI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與 SM961、960 Pro 之間的關係相仿,SM951 基本上就是 950 Pro 的 OEM 大量批售版本,使用相同的控制器與幾乎相同的電路設計,唯一差異是 SM951 使用的是傳統的 2D MLC NAND 顆粒而非 3D V-NAND 顆粒,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 SM951 在市面上同時有 AHCI 與 NVMe 介面的版本在流通,而且還有使用新式 3D NAND MLC 顆粒的改進版 SM951A (這款真的就跟 950 Pro 沒甚麼差別了),更重要的是從外觀上並不容易辨識出這三種型號。
辨識的主要方法為留意 P/N (型號) 的開頭,若為 MZVPV 開頭即為 SM951 NVMe 新版本,若是 MZHPV 則是 SM951 AHCI 舊版本,強烈建議在電腦能夠支援的狀況下選購 NVMe 版本以取得較佳的 4K 性能,MZVKV 開頭的則是 SM951A NVMe 版本,使用了與 SM961 類似的 V-NAND 3D MLC 顆粒,壽命更長,速度也略勝一籌。
(SM951 NVMe)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隨機 4K 讀取 | 300,000 IOPS | 300,000 IOPS | 30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83,000 IOPS | 100,000 IOPS | 10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000 MB/s | 2,150 MB/s | 2,150 MB/s |
循序寫入 | 650 MB/s | 1,260 MB/s | 1,55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35.1 GB | 日寫 70.1 GB | 日寫 140.3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37.5 TB | 75 TB | 150 TB |
中國價格 (折合台幣) | 2,200 | 3,500 | 8,000 |
※ 由於此類 OEM 產品中國較多,因此價格取自淘寶網。
(SM951 AHCI)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隨機 4K 讀取 | 90,000 IOPS | 90,000 IOPS | 9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70,000 IOPS | 70,000 IOPS | 7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000 MB/s | 2,150 MB/s | 2,150 MB/s |
循序寫入 | 600 MB/s | 1,200 MB/s | 1,500 MB/s |
SM951A 的讀寫速度與性能參數目前沒有足夠的資料因此並未列出。
雖然 C/P 值很誘人,但中國方面有大量透過修改韌體紀錄將寫入歷史歸零的二手貨流竄,也有許多末碼非 000000 (表示為特定 OEM 廠商訂製版本) 而在特定電腦系統中有不相容問題的版本,購買前請務必向店家確認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60 | 性能參數大致與 950 Pro 相仿。 |
保固年限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保固服務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可靠性等級 | 20% | 50 | 基本上與 950 Pro 相同。 |
價格等級 | 30% | 60 | 主要受到保固服務的影響因此即便價格略低一些,等級仍較低。 |
總分與排名 | 16th | 46 | 若不考慮保固問題,則不失為一個替代 960 Pro 的便宜好選擇。 |
SAMSUNG PM951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上市時間:2015 年
- 使用顆粒:SAMSUNG V-NAND 3-bi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AMSUNG UBX 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未知
- 存儲模式:3D NAND (TLC Mode)
- 保固年限:三年 (OEM 無保固)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partial)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與 SM961、PM961 之間的關係很類似,PM951 實際上就是 SM951A 將 NAND 記憶體顆粒降級為 TLC Mode 後的版本,使用的是 V-NAND 3D TLC 記憶體顆粒。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隨機 4K 讀取 | 140,000 IOPS | 250,000 IOPS | 25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37,000 IOPS | 74,000 IOPS | 144,000 IOPS |
循序讀取 | 600 MB/s | 1,000 MB/s | 1,050 MB/s |
循序寫入 | 150 MB/s | 280 MB/s | 560 MB/s |
中國價格 (折合台幣) | 1,400 | 2,200 | 4,200 |
※ 由於此類 OEM 產品中國較多,因此價格取自淘寶網。
看了上面的性能規格數據,相信你應該有點看到 Intel SSD 600p 系列的既視感吧?的確,作為 SAMSUNG 的第一款 3D NAND TLC 產品,PM951 的性能確實很悲劇,因此基本上我是不建議採購這系列產品的,即便這樣的性能或許能滿足你的需求,但在這種情況下我也會建議考慮轉向採購 Intel 推出的 600p 系列,至少性能稍有提升而且保固方面良好很多。
中國方面有大量透過修改韌體紀錄將寫入歷史歸零的二手貨流竄,也有許多末碼非 000000 (表示為特定 OEM 廠商訂製版本) 而在特定電腦系統中有不相容問題的版本,購買前請務必向店家確認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20 | 初代 3D TLC 的性能可說是十分糟糕,甚至有時未必能打贏硬碟。 |
保固年限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保固服務 | 10% | 0 | OEM 系列散裝品基本上無原廠保固故評定為 0 分。 |
可靠性等級 | 20% | 30 | 初代 3D TLC 的可靠度表現相當差。 |
價格等級 | 30% | 40 | 基本數值實在太差,就算便宜也難以挽回。 |
總分與排名 | 17th | 24 | 本次評比當中最不值得買的產品。 |
PLEXTOR M8P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TOSHIBA Toggle 15nm TH58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Marvell 88SS1093 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15nm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五年到府收送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1
- 原廠驅動程式:僅提供 Windows 7 用驅動程式
- Option ROM:具備 (支援 Windows 7)
- MTBF:240 萬小時
看過 SAMSUNG 這麼多款產品之後,接下來我要介紹的就是近期在台灣最熱門的 PCI Express SSD 款式-Plextor M8P 系列了,這款由台灣廠商光寶科生產的產品剛上市的時候就因為與 Intel SSD 750 系列接近的性能與不到其一半的價格引起轟動。
M8P 系列底下可分為 M8Pe(Y)、M8Pe(G)、M8PeGN 三種不同的系列,主要的差異為 M8Pe(Y) 是包含 M.2 轉 HHHL PCI Express 介面轉接卡的型號 (如上圖),而 M8Pe(G) 則是 M8PeGN 加上散熱片之後的版本,採用標準的 M.2 介面,適合筆記型電腦使用,實際上 M8Pe(Y) 拿掉轉卡與散熱片之後中間包的東西就是 M8PeGN 了 (見下圖)。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120,000 IOPS | 210,000 IOPS | 260,000 IOPS | 28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130,000 IOPS | 230,000 IOPS | 250,000 IOPS | 24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1,600 MB/s | 2,000 MB/s | 2,300 MB/s | 2,500 MB/s |
循序寫入 | 500 MB/s | 900 MB/s | 1,300 MB/s | 1,4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107.7 GB | 日寫 215.5 GB | 日寫 430.9 GB | 日寫 430.9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192 TB | 384 TB | 768 TB | 768 TB |
台灣價格 | 2,890 | 4,890 | 7,690 | 13,990 |
※ 目前 512 GB 與 1 TB 版本似乎各通路缺貨中。
整體來說這款產品規格上沒有甚麼問題,性能表現也很不錯 (站長的日常工作用機目前就是使用這款 SSD 的 512 GB 版本),不過購買之後要留意韌體更新,這款 SSD 的初期韌體有在重新開機 (特別是不正常斷電) 之後無法被 BIOS 正確辨識的問題,升級之後在 ATTO 磁碟測試中的大型資料轉譯項目表現也會提高,目前我使用 1.04 版的韌體已經沒有遇到甚麼奇怪的狀況了,建議在購買後就立刻升級到這版。
若要說比較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完全沒有斷電保護的能力吧,不過放眼望過去有保留斷電保護功能的消費性 SSD 好像也只剩下 Intel SSD 750 系列了。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50 | 性能與 SSD 750 差不多,不算令人驚豔。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國內五年保固,沒甚麼需要挑剔的地方。 |
保固服務 | 10% | 80 | 提供到府取送服務與國內更換,但報修系統並不完善。 |
可靠性等級 | 20% | 80 | 官方標示壽命頗佳,唯一缺點是不具備斷電保護功能。 |
價格等級 | 30% | 100 | 是台灣第一款可以廣泛買到的低價高性能 PCI Express SSD。 |
總分與排名 | 4th | 79 | 可接受的性能、頗佳的保固服務與低廉的價格使其獲得良好的分數。 |
宇瞻 Apacer Z280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Apacer Technology Inc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TOSHIBA Toggle 15nm TH58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PHISON 群聯電子 PS5007-11 控制器
- 記憶體:南亞電子 NT5CC128M16IP-DI DDR3L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15nm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三年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200 萬小時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同為台灣廠商的宇瞻科技所推出的 Z280 系列 NVMe PCI Express SSD,實際上這系列產品與 Plextor 的 M8P 系列是在差不多時間發表的,只是最近才開始有產品實際上市。
Z280 系列的配置基本上與 Plextor 的 M8P 系列很相似,主要的差異是控制器改為使用台灣群聯電子 PHISON 的 PS5007,至於記憶體顆粒的部分則是與 M8P 系列同樣採用來自 TOSHIBA 的 15nm Toggle MLC NAND 顆粒。
儲存容量 | 240 GB | 480 GB |
隨機 4K 讀取 | 官方未公佈 | 官方未公佈 |
隨機 4K 寫入 | 160,000 IOPS | 175,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500 MB/s | 2,500 MB/s |
循序寫入 | 860 MB/s | 1,35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195.8 GB | 日寫 391.6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349 TB | 698 TB |
台灣價格 | 4,699 | 7,999 |
※ 此系列隨機 4K 讀取表現官方未有數字公佈。
其實從性能表現看來 Apacer 可以說是真的把這套硬體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了 (公佈的數字就已經頗高,但實際上看了幾分實測報告下來其實 Apacer 標示的還比較偏保守一些),單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我會覺得這是一款可圈可點的產品。
不過作為一家在 SSD 界畢竟不是「那麼有名」的公司,這次 Apacer 的訂價策略可以說是讓人比較失望一些了,雖然以 MLC 顆粒 NVMe PCI Express SSD 的角度來看算是經濟實惠,但在 Plextor M8P 系列面前卻沒能佔到多少便宜,而且 Z280 的外觀與包裝都再再給人一種工業產品、完成度不高的感覺,畢竟 Plextor 有著品牌與保固上的優勢,Apacer 沒有趁勢拉高保固水準與加強產品的完成度並試圖擠身一線廠商行列實屬可惜。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60 | 標示性能比 M8P 來得高上一截。 |
保固年限 | 10% | 60 | 只有三年保固,坦白說產品不差,但不知為何捨不得給保固。 |
保固服務 | 10% | 50 | 僅提供國內保固,且送修據點不多,網路評價亦不理想。 |
可靠性等級 | 20% | 70 | 官方標示壽命頗佳,唯一缺點是不具備斷電保護功能。 |
價格等級 | 30% | 90 | 定價與 M8P 系列很接近,但是保固與品牌聲望明顯弱了一截。 |
總分與排名 | 9th | 79 |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想不到甚麼不買 M8P 而買它的理由。 |
威剛 XPG SX8000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Apacer Technology Inc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Micron MT29F512G08CECBBJ4-37:B 3D NAND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SMI (慧榮) SM2260G N9F566.00 控制器
- 記憶體:南亞電子 NT5CC128M16IP-DI DDR3L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15nm
- 存儲模式:3D NAND (MLC Mode)
- 保固年限:五年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2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200 萬小時
除了 Apacer 與 Plextor 之外,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隨身碟與記憶體領域中經常見到的威剛也投入了 PCI Express NVMe SSD 的生產行列,而且他們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很特別。
XPG SX8000 的特別之處在於使用的記憶體顆粒,這目前應該是除了 Intel 跟三星之外第三家採用 3D NAND MLC 記憶體顆粒的廠商,而且與三星是在消費級唯二的 3D NAND MLC 選擇。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45,000 IOPS | 85,000 IOPS | 140,000 IOPS | 16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100,000 IOPS | 140,000 IOPS | 150,000 IOPS | 14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1,000 MB/s | 1,900 MB/s | 1,900 MB/s | 1,900 MB/s |
循序寫入 | 550 MB/s | 1,100 MB/s | 1,100 MB/s | 1,10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44.9 GB | 日寫 89.8 GB | 日寫 179.6 GB | 日寫 359.1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80 TB | 160 TB | 320 TB | 640 TB |
台灣價格 | 2,349 | 3,799 | 7,099 | N/A |
※ 目前 1 TB 版本似乎各通路缺貨中。
從上面的規格可以注意到 XPG SX8000 的價位設定是略低於 PLEXTOR M8P 系列的,不過實際上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由於 XPG SX8000 是使用 3D NAND 顆粒,這種顆粒只有在大容量情況底下才能真正發揮優勢,因此基本上站長不是那麼建議選購 512 GB 以下的款式,至於 512 GB 以上的款式則是可以作為 M8P 系列的替代選項購買,不過目前看起來 M8P 的性能表現還是比較理想 (XPG SX8000 略差一點),不過 3D NAND 產品的預期壽命比起一般 2D NAND 產品要長上許多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50 | 採用 3D MLC 因此在讀寫性能上稍弱一些。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 |
保固服務 | 10% | 70 | 僅提供國內保固且無到府收送服務。 |
可靠性等級 | 20% | 60 | 雖然用上 3D MLC,但標示壽命完全看不出來有比較好。 |
價格等級 | 30% | 90 | 定價與 M8P 系列很接近,規格上也互有優劣。 |
總分與排名 | 8th | 71 |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想不到甚麼不買 M8P 而買它的理由。 |
Table of Contents
OCZ RD400/RD400A 系列 (Datasheet)
- 製造商:TOSHIBA Corporation
- 上市時間:2016 年
- 使用顆粒:TOSHIBA Toggle 15nm TH58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TOSHIBA TC58NCP070GSB 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15nm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五年 (到府收送跨國送修)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1b
- 原廠驅動程式:提供 (支援 Windows 7)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以高水準保固服務與良好的品質聞名的 OCZ 所推出的 NVMe PCI Express SSD 產品了,RD400 系列是在 TOSHIBA 正式將 OCZ 收入麾下前後推出的產品,與 Plextor M8P 系列一樣採用了 TOSHIBA 自家出品的 Toggle 15nm MLC NAND 記憶體顆粒,至於控制器則是 TOSHIBA 向台灣群聯電子訂製的 PS5007-E7 特製版本。
本系列產品有 RD400 與 RD400A 兩種,其中前者是用於筆記型電腦等輕薄裝置的 M.2 版本,後者則是隨附 M.2 轉 PCI Express 界面轉卡,可用於桌上型電腦系統的版本。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1.0 TB |
隨機 4K 讀取 | 170,000 IOPS | 210,000 IOPS | 190,000 IOPS | 21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110,000 IOPS | 140,000 IOPS | 120,000 IOPS | 13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200 MB/s | 2,600 MB/s | 2,600 MB/s | 2,600 MB/s |
循序寫入 | 620 MB/s | 1,150 MB/s | 1,600 MB/s | 1,550 MB/s |
耐久度 | 日寫 40 GB | 日寫 81 GB | 日寫 162 GB | 日寫 324 GB |
標示預期寫入壽命 | 74 TB | 148 TB | 296 TB | 592 TB |
美國價格 (換算台幣) | 5,000 | 6,200 | 10,000 | 26,000 |
※ 美國價格參採自 Amazon.com 上之最低售價。
整體來說 OCZ RD400 系列的定價偏高,設定上跟 Intel 的 SSD 750 系列其實很類似,整體來說系列內最划算的等級是 512 GB 款,而最不值得購買的就是 128 GB 款了 (看那精美的售價),性能設定上介於 Intel SSD 750 系列與 SAMSUNG 960 Pro 系列之間,並且與 SAMSUNG 960 Pro 系列一樣缺乏斷電保護。
保固服務則拜 TOSHIBA 保留了當年 OCZ 在台灣建置的 ShieldPlus 售後服務體系所賜 (現已更名為進階 RMA),保固服務與 Intel 可以說是同等級,甚至還有著速度更快的優勢 (在收到申請之後 OCZ 的作法是先計出替換用新品才要求使用者寄回故障品,這種作法蠻少見的)。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70 | 讀寫性能頗佳,相當接近 SAMSUNG 的表現。 |
保固年限 | 10% | 100 | 五年保固,沒甚麼好挑剔的。 |
保固服務 | 10% | 100 | 延續 OCZ 提供的國內免費到府收送、替換機服務,服務品質最佳。 |
可靠性等級 | 20% | 50 | 標示壽命偏低。 |
價格等級 | 30% | 70 | 得益於優質的保固服務與性能,因此價格評分相當高。 |
總分與排名 | 7th | 72 | 重視保固服務者的最佳選擇,國外水貨也符合保固條件。 |
TOSHIBA XG3 系列
- 製造商:TOSHIBA Corporation
- 上市時間:2015 年
- 使用顆粒:TOSHIBA Toggle 15nm TH58T MLC 快閃記憶體
- 控制器:TOSHIBA TC58NCP070GSB 8 通道控制器
- 記憶體:SAMSUNG LP-DDR3 1600 記憶體
- 顆粒製程:15nm
- 存儲模式:MLC
- 保固年限:三年
- 傳輸介面:PCI Express 3.0 x4 + NVMe 1.1b
- 原廠驅動程式:無提供
- Option ROM:不具備
- MTBF:150 萬小時
除了以剛收購不久的 OCZ 品牌推出 NVMe PCI Express SSD 之外,TOSHIBA 也有以自家品牌名義推出 XG3 系列 (而且這系列在台灣目前買得到,OCZ 的 RD400 則沒有導入計畫),整體來說兩款產品的規格與用料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主要差異出現在韌體上。
不過 TOSHIBA 的這款產品保固條件是遠遜於 OCZ 品牌下的 RD400 系列的 (畢竟這款其實本來就是 RD400 的 OEM 版本,只是剛好台灣代理商把它拉進來賣了),除了保固期限縮短到三年之外,送修管道也麻煩許多,並且沒有提供到府收送的服務,除此之外系列編成中也沒有 1 TB 容量的版本。
儲存容量 | 128 GB | 256 GB | 512 GB |
隨機 4K 讀取 | 200,000 IOPS | 200,000 IOPS | 200,000 IOPS |
隨機 4K 寫入 | 100,000 IOPS | 120,000 IOPS | 150,000 IOPS |
循序讀取 | 2,400 MB/s | 2,400 MB/s | 2,400 MB/s |
循序寫入 | 600 MB/s | 1,100 MB/s | 1,500 MB/s |
台灣價格 | 2,495 | 6,990 | 9,990 |
※ 官方未提供預期壽命資料。
由於整體來說定價偏高,加上保固條件的落差使得這系列產品實際上在對上同品牌 RD400 系列的時候顯得毫無競爭力,唯一優點大概就是在台灣比較好買而不需要跨國網購吧。
總評
評分項 | 比重 | 得分 | 點評 |
性能等級 | 30% | 60 | 讀寫性能設定上比 OCZ RD400 略差一些。 |
保固年限 | 10% | 60 | 只提供三年保固,明顯比國外販售的 OCZ 要少一大截。 |
保固服務 | 10% | 70 | 國內 TOSHIBA 代理商提供保修服務。 |
可靠性等級 | 20% | 50 | 標示壽命偏低。 |
價格等級 | 30% | 60 | 由於保固服務的優勢不再,因此價格評分明顯下跌。 |
總分與排名 | 13th | 59 | 在價格、規格相去不遠的狀況下,想不到不買 OCZ RD400 的理由。 |
各款產品評比分數的彙整與針對各類用途的採購建議請參考下頁的內容!
分項量化評測結果彙整
以下是前面各項總評的統計表:
品名 | 性能 | 保固年限 | 保固服務 | 可靠性 | 價格 | 總分 | 排名 |
比重分配 | 30% | 10% | 10% | 20% | 30% | N/A | N/A |
Intel SSD 750 | 50 | 100 | 90 | 60 | 70 | 67 | 9 |
Intel SSD DC P3500 | 70 | 100 | 90 | 80 | 80 | 80 | 3 |
Intel SSD DC P3600 | 70 | 100 | 90 | 100 | 60 | 78 | 6 |
Intel SSD DC P3520 | 50 | 100 | 90 | 90 | 90 | 79 | 4 |
Intel SSD 600p | 30 | 100 | 90 | 30 | 100 | 64 | 12 |
SAMSUNG 960 Pro | 100 | 100 | 60 | 60 | 90 | 85 | 1 |
SAMSUNG 960 EVO | 90 | 100 | 60 | 40 | 100 | 81 | 2 |
SAMSUNG SM961 | 80 | 0 | 0 | 60 | 60 | 54 | 14 |
SAMSUNG PM961 | 70 | 0 | 0 | 40 | 80 | 53 | 15 |
SAMSUNG 950 Pro | 60 | 100 | 60 | 60 | 70 | 67 | 9 |
SAMSUNG SM951 | 60 | 0 | 0 | 50 | 60 | 46 | 16 |
SAMSUNG PM951 | 20 | 0 | 0 | 30 | 40 | 24 | 17 |
PLEXTOR M8P | 50 | 100 | 80 | 80 | 100 | 79 | 4 |
Apacer Z280 | 60 | 60 | 50 | 70 | 80 | 67 | 9 |
RDATA XPG SX8000 | 50 | 100 | 70 | 60 | 90 | 71 | 8 |
OCZ RD400 | 70 | 100 | 100 | 50 | 70 | 72 | 7 |
TOSHIBA XG3 | 60 | 60 | 70 | 50 | 60 | 59 | 13 |
特定專項優選
如果你覺得統計數據不夠直覺的話,我也準備了一些關於一般在購買 SSD 時比較常被考慮的情境以及我認為最適合該情形下選購的產品在這裡供你參考:
極致性能追求者
這類用戶通常比較不考慮預算與保固方面的問題,追求性能極致的話以目前來說基本上除了 SAMSUNG 的 960 Pro 系列之外沒有其他選擇了,第二強大的產品則是次一級的 960 EVO,但 TLC 顆粒相對有性能略低一些與較不穩定的問題。
如果你的預算比較有限,且不在意保固的話也可以考慮與 960 Pro 很接近的 SM961 系列,但請務必慎選可靠的店家。
追求資料安全性最大化者
基本上目前來說消費性的 SSD 在可靠度上仍然是不及傳統硬碟的,一般而言傳統硬碟如果不受強大外力影響或是讀寫頭在讀寫過程中突發嚴重的機械性故障的話其實不太容易發生資料突然無法用任何手段復原的情況 (畢竟最多就是在無塵室裏面把碟片拉出來重新組合到同型號硬碟中罷了,雖然成本很高,但至少不是不可能,而這主要是因為磁性紀錄如果妥善保存其實可以留存很長一段時間),對突波與電壓不穩的敏感度也沒有 SSD 那麼高,甚至在不正常關機的狀況底下傳統硬碟出錯的機率也比較低 (特別是在 SSD 大量導入快取機制之後)。
因此如果你在意的是資料安全性的最大化的話,基本上斷電保護機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目前來說我推薦選購 Intel SSD DC P3500 系列,一方面價格與 SSD 750 系列相仿,另一方面則具有更加完整且經官方證實的 XOR 保護、斷電保護機制,性能表現也更好。
主流預算升級者
絕大多數會想採購 NVMe PCI Express SSD 的使用者大多落在這層,這類使用者通常比較願意考慮中階價位的選項而不會受制於預算而被迫選擇最低階的產品做為入門,並且希望能盡可能用較少的金錢換取最多的性能提升,對於這類使用者而言我目前推薦採購的型號有 Plextor M8P 系列 (如果不想出國買的話) 與 OCZ RD400 系列 (從國外買價格也還不賴,而且享有全球保固與優先免費提供替換件服務) 兩種。
相較於 Intel SSD 600p 來說至少 Plextor M8P 與 OCZ RD400 選用的 NAND 記憶體顆粒等級要好得多,不論是在寫入性能與預期壽命上都高出了一大截,且在保固方面 Plextor 與 OCZ 也一直都有著中上甚至極高等級的評價,因此我建議預算許可下優先考慮這兩款產品。
預算有限升級者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類使用者應該是比較少眾的 (畢竟較老的電腦其實大概也沒甚麼機會搭上 NVMe,除非你想經歷一番 BIOS 的折騰),這類使用者通常會希望用最少的價錢來獲得明顯的性能提升,這時候我認為 Intel SSD 600p 系列是可以考慮的選項,至少在讀取速度方面有明顯的提升 (不過別買 128 GB 的版本)。
大容量 SSD 採購
這類使用者比較特殊,優先考慮希望購買容量較大的 SSD (或許是音樂發燒玩家用來儲存無損音質檔案、資料體積過大、用於架設伺服器等用途),基本上看到容量需求大就可以直接優先找採用 3D NAND 的型號了,以目前來說價格上最為理想的選擇應該是 Intel SSD DC P3520 系列,有著頗低的每 GB 單位售價與完善的斷電保護、XOR 保護機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