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 Shugart Associates 公司會願意遵照 Steve Jobs 的要求把 SA-400 的電路板與部分元件拿掉之後壓低價格 (Steve Jobs 要求單價必須是 100 美金,這是 SA-400 售價的四分之一) 賣給 Apple 呢?其實 Shugart Associates 的工程師當初所打的如意算盤是把被列為瑕疵品打掉的 SA-400 依照 Apple 的要求把電路板拿掉並改名為 SA-390 之後當成新軟碟機樣品賣給 Apple,並且相信 Apple 的工程師不可能讓這些壞掉的軟碟機起死回生,在開發過程處處碰壁之後就會乖乖回頭向 Shugart Associates 購買完整的 SA-400。
但事情並未如 Shugart Associates 工程師所預期的發展,時任 Apple 工程師的 Cliff Huston 透過改良電路板上的類比電路元件與建立一系列針對 SA-390 的調整作業流程成功讓這些軟碟機正常運作,直到後來 Apple 要向 Shugart Associates 正式購買 SA-390 軟碟機用以生產 DISK II 時 Shugart Associates 公司才向 Apple 承認了這件事情,有趣的是,這批 DISK II 的穩定性表現甚至比 Shugart Associates 自行製作與品管的 SA-400 還要來得更好。
5.25 吋軟碟片的容量自 110 KB 起跳,最大可至 1.2 MB,儘管以虛擬磁區為主但仍然有少數 5.25 吋軟碟片是採用實體磁區配置。
3.5 吋軟碟片 (Micro Floppy,1983 年 – 2011 年)
在 5.25 吋軟碟的推廣獲得成功之後,越來越多廠商投入軟碟片與軟碟機的生產,並且許多廠商都致力於研究如何進一步縮小軟碟片的體積以複製 5.25 吋磁碟機當初所獲得的成功,因此在 1980 年代初期出現了非常多種尺寸與規格不同且彼此間無法相容的軟碟標準,造成使用者在選購上的困擾 (甚至還有許多同期但不同廠牌的電腦各自搭配不同規格的軟碟機的情形),並且無法撼動 5.25 吋軟碟片的地位。
這樣混亂的情況直到 1982 年 23 家軟碟片廠商共同組成 Microfloppy Industry Committee (MIC) 才有所改變,在 1983 年 MIC 組織正式公布了 3.5 吋軟碟片的正式標準 (基於 SONY 在 1981 年推出的 3.5 吋軟碟規格修改而來),至此 5.25 吋軟碟片的接班人才終於定於一尊,並且開始逐步取得市占並在 1990 年代取代了 5.25 吋軟碟成為主流。
3.5 吋軟碟片的容量從 360 KB 起跳,先後共推出了以下四種不同的標準規範,但其中以容量為 1.44 MB 的高密度 HD 版本流通最廣,容量最大的 ED 版本 (提供 2.88 MB 容量) 則鮮少出現於市場上。
軟碟片類別 | 容量 | 發佈年代 | 備註 |
SS DD 單面雙倍密度 | 360 KB | 1983 | |
DS DD 雙面雙倍密度 | 720 KB | 1984 | |
DS HD 雙面高密度 | 1,440 KB | 1986 | 流通最廣 |
DS ED 雙面超高密度 | 2,880 KB | 1987 |
備註:有少數特殊 3.5 吋軟碟片是以 DS HD 軟碟片為基礎,透過增加額外磁區的方式來小幅提升容量,但相容性並不理想。
軟碟時代的終結
從 1998 年 Apple iMac G3 作為第一款捨棄內建軟碟機的個人電腦面世開始,軟碟的生命週期就已經進入了倒數計時,畢竟隨著個人電腦軟體的功能日益豐富,所需要占用的空間也隨之大幅增長,以 Windows 98 來說,光是安裝檔就需要占用將近 300 MB 的空間,若是使用軟碟片作為承載器具則需要超過 200 片的 3.5 吋軟碟片才放得下,不論是從成本或使用方面思考,這麼做都顯然非常不切實際,因此當時已經有相當多種重要軟體都已經使用光碟發行,連帶使得光碟機很快就成為了所有電腦的必備元件。
而在光碟機與光碟被廣泛採用的同時也推動了燒錄機的普及,這也使得人們需要使用軟碟攜帶大型資料的機會日益減少,而在 2000 年 IBM 發售了第一隻 USB 隨身碟後,隨身碟便迅速徹底取代了人們使用軟碟片攜帶小型資料的需求,因此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軟碟片就只剩下當系統故障或需要重灌時當作開機片的用途了 (實際上 2000 年發佈的 Windows Me 就是微軟最後一次在包裝內隨附開機用軟碟片),軟碟機與軟碟片的需求也因而迅速衰退。
時序進入 2006 年之後,由於 Windows Vista 在導入 DVD 作為安裝媒介的同時也採用了全新設計的開機管理系統,從此不再有所謂開機片的存在與需求,由於軟碟的所有用途都已經遭到取代,且軟碟又不像磁帶有著在某些領域、應用中仍有需求的專屬特性,因此在 2006 年之後軟碟片幾乎就徹底銷聲匿跡了,從那時起新推出的個人電腦主機也漸漸不再內建軟碟機,而 2011 年 SONY 正式宣布停產 3.5 吋軟碟片的同時,也正式為軟碟這類產品的生命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