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關於本站
  • 聯絡站長
  • 設備資訊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 連載目錄
  • 本站 Windows 11 發佈狀態
  • Login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5:上古 CPU 發展史

Andrew Huang Andrew Huang
2016-01-25
硬體技術與教學
0

iLog > 電腦硬體 > 硬體技術與教學 >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5:上古 CPU 發展史

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

在前面的 CPU 概論結束之後,我們接下來要進入的是一段「歷史課程」,由於現今 x86 個人電腦處理器只剩下 Intel 與 AMD 兩大廠商,因此站長將只談這兩家的產品,並從 Intel 的第一顆處理器-Intel 4004 開始到最新的 Skylake 與即將出現的 AMD Zen,由於這段歷史很長,所以可能會拆成五到七篇文章的量。

第一篇將介紹上古時代,包含 Intel 的 4004、8008、8080、8085 等進入 x86 架構以前的處理器。

上古時代-處理器產業的開端

一切的開始:Intel 4004

Intel 4004 是 Intel 這間公司的第一款微處理器 (Microprocessor) 產品 (其實 Intel 本來是生產記憶體晶片的廠商),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款被商用化的微處理器 (在此之前似乎還有一兩款軍方專用的產品),採 4-bit 架構,包含了 2300 個電晶體,原先是為了日本計算機公司 (Nippon Calculating Machine Corporation) 旗下的產品 (Busicom 141-PF 計算機) 而設計的晶片。

intel_4004

當時實際上 Intel 為了這家公司設計的是一整套的晶片,一共包含了中央處理器 (4004) 與輔助 ROM 記憶體晶片、用於處理資料的 RAM 記憶體晶片和負責處理輸入與輸出端的暫存器晶片,這某種程度上也是未來電腦的基本架構雛形。

4004_die_shot

↑ Intel 4004 的電路圖 (Die shot)

或許 4004 在推出當時就被認為是一款失敗的晶片 (性能不佳),但實際上一枚 3mm x 4mm 大小的晶片就能夠有足以匹敵 1946 年的始祖級電腦-ENIAC (足足要占據一整個房間的大小) 的性能,還是讓人驚嘆的。

除此之外,當時的 CPU 主要材質為陶瓷,後來才發展出塑膠封裝的形式。

之後 Intel 另外在 1974 年推出了 Intel 4004 的升級版-Intel 4040,增加了額外的記憶體定址與暫存器和一些新指令,同時封裝針腳數也增加到 24 針腳,不過由於出現得比 Intel 8008 還要晚,所以不太受到關注。

Intel 4004 規格諸元

  • 發佈時間:1971 年 11 月 15 日
  • 封裝方式:16 針腳 DIP
  • 製造工藝:10 微米 (μm)
  • 運作電壓:15 V
  • 運作時脈:108 kHz ~ 740 kHz
  • 電晶體數:2300 個
  • 指令集架構:4 位元 BCD 運算、支援 8 位元指令集與 12 位元位址集合

DIP 封裝
全名為 Dual In-line Package,外型就如同 4004 這樣,背面有兩排針腳,直到現在仍然常用於簡單的積體電路晶片上 (例如麵包版實驗時用的晶片)。

進入 8 位元時代:Intel 8008

Intel 8008 同時身兼了兩個「第一」,Intel 旗下的第一款八位元處理器,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顆八位元處理器,因此是很有代表性的產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佈於 4004 推出後的隔年-1972 年。

Intel_8008

8008 原先被叫做 1201,是 Intel 為 Computer Terminal Corporation (CTC) 公司旗下的 Datapoint 2200 可程式化終端機設計的晶片,不過由於交貨時間延遲加上性能未達要求,最終被 CTC 所捨棄,而後來由於 SEIKO 公司表達了購買 1201 用於科學計算機產品的興趣,在 Intel 與 CTC 的協議中,CTC 放棄了對此晶片的智慧財產權,允許 Intel 對其他客戶銷售此晶片,在經過一些修改之後,1201 就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 8008。

8008_die_shot

↑ Intel 8008 的 Die shot

起先 Intel 擔心這款晶片賣不出去,不過最後,他們成功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絕大多數 8008 的時脈低於前代的 4004,但由於 8008 是八位元處理器,因此實際上效能還是比 4004 強很多,8008 至多可以支援 16 KB 的記憶體。

Intel 8008 規格諸元

  • 發佈時間:1972 年 04 月
  • 封裝方式:18 針腳 DIP
  • 製造工藝:10 微米 (μm)
  • 運作電壓:5 V
  • 運作時脈:200 kHz ~ 800 kHz
  • 電晶體數:3500 個
  • 指令集架構:8008 8 位元指令集

具有指標意義的處理器:Intel 8080

之後 Intel 在 1974 年將 8008 改良之後生產了 Intel 8080 這款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大幅提高」到 2 Mhz,且能提供直接記憶體定址與支援 64 KB 的記憶體。

Intel_8080

之所以說這款處理器具有指標意義呢,其實不是因為他的效能或是架構有什麼非常跨時代的改變,而是因為它帶動了當時電腦產業,當時有一款叫做 Altair 的暢銷電腦就是使用這款處理器,這台電腦其實蠻常在與矽谷有關的電影 (特別是講述微軟的歷史時),因為比爾蓋茲當時創辦微軟的起頭,就是為了幫這台電腦設計 BASIC 程式語言開始!

Intel_8080_die

↑ Intel 8080 的 Die shot

此款處理器的另一項特色則是,有許多廠商爭相加入生產相容於 Intel 8080 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AMD 也在這時候正式進入微處理器市場,生產了從 Intel 8080 逆向工程得來的 Am9080 晶片,之後則「先上車後補票」在 Am9080 上市之後才與 Intel 達成授權協議 (1976 年),成為 8080 晶片的第二生產者 (其實 Intel 是為了打入矽谷的市場才這麼做的,當時矽谷有許多大公司要求採用產品時,該產品必須要有兩家以上的貨源)。

Intel 8080 規格諸元

  • 發佈時間:1974 年 04 月
  • 封裝方式:40 針腳 DIP
  • 製造工藝:6 微米 (μm)
  • 運作電壓:5 V
  • 運作時脈:2 MHz
  • 電晶體數:6000 個
  • 指令集架構:8080 8 位元指令集

生命週期超長:Intel 8085

在 1975 年時 Intel 發佈了 Intel 8085 這款晶片,是 8080 的改良版,主要是免除了過去 Intel 8080 需要同時提供 +5 V、 -5 V、 +12 V 三種不同電壓才能正常運作的困擾,Intel 8085 只需要提供 +5V 就足夠了,其實這也是型號中「5」這個數字的由來,因為單一電壓方便,加上改進了 8080 的不足,因此很快就全面取代了 Intel 8080。

Intel_8085

8085 這款晶片最大的特色在於超級長壽,從 1976 年 Intel 發佈這款晶片開始,一路生產到 2000 年以前,生命週期超過 25 年,甚至是在今天的微電腦設備中仍然偶爾可以看到這款處理器的影子,繼續擔綱控制器的角色。

Intel_8085A_Die

由於指令集沒有太大變化 (只新增了幾條指令),因此 Intel 8085 可以完全相容於為 Intel 8080 編寫的軟體,但在降低周圍電路的需求之後,OEM 廠商可以用 Intel 8085 生產更便宜的電腦。

Intel 8085 規格諸元

  • 發佈時間:1976 年 03 月
  • 封裝方式:40 針腳 DIP
  • 製造工藝:6 微米 (μm)
  • 運作電壓:5 V
  • 運作時脈:3 MHz ~ 6 MHz
  • 電晶體數:6500 個
  • 指令集架構:8080 8 位元指令集

上古時代的部分大概就介紹到這邊,這些東西距今都已經超過 40 年了呢,甚至其中不少已經成為收藏家的目標了,身價可是水漲船高啊。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4:HT、XD?帶你認識這些技術名稱」<< PREV

NEX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6:中古前期 CPU 發展史」

Tags: AMDCPUIntel教學硬體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Share11TweetSend
Previous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4:HT、XD?帶你認識這些技術名稱

Next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6:中古前期 CPU 發展史

Andrew Huang

Andrew Huang

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茫然,正在尋找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向,試圖找到一條可以繼續走下去的道路。

Related Posts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4:現代磁碟介面 (SATA 與 SAS)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4:現代磁碟介面 (SATA 與 SAS)

2021-08-11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3:近代磁碟介面發展 (SCSI、IDE 與 ATA)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3:近代磁碟介面發展 (SCSI、IDE 與 ATA)

2020-01-30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2:早期硬碟發展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2:早期硬碟發展

2018-12-02
Next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6:中古前期 CPU 發展史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2-6:中古前期 CPU 發展史

社群網路

投票中心

請問您對本站此次改版的滿意度?

Loading ... Loading ...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粉絲專頁

搜尋本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在 Twitter 上追蹤我

Tweets by AndrewDev8383

訂閱本站

訂閱後當本站有新文章時便會發出通知。

一起加入其他 6,937 位訂閱者的行列

DISCORD

  • 聯絡站長
  • 關於本站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Copyright © 2015 - 2022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2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