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主機板板型
接下來的主題是關於主機板的標準板型 (form factor),雖然製造主機板的廠商很多,但其實主機板是有公訂規格的 (關於主機板的大小和螺絲孔位的位置,與主要零件的位置安排等都有固定的規範)。
遠古時期的主機板標準規格-AT
AT (Advanced Technology) 是 1984 年 IBM 設計的主機板規格,長 35.0 公分,寬則是 30.5 公分。當時用於 IBM 自家設計的 PC/AT 電腦上,由於許多廠商爭相生產 PC/AT 的相容衍伸型電腦,因此最後成為了一項被廣泛使用的主機板標準板型,但並不是最早被廣泛使用的主機板標準規格 (在 AT 之前還有 XT 規格,同樣是由 IBM 發展並用於 1983 年 PC/XT 電腦的主機板上)。
後來在 1985 年 IBM 發展了 Baby AT 板型 (長 33.0 公分,寬 21.6 公分),由於螺絲孔位大致上與 AT 板型相似,擴充介面卡的插槽位置規劃也大致與 AT 板型相同,但由於大小的縮小帶來的成本明顯下降,很快就在市場上大規模取代了 AT 板型的主機板成為市場主流,同時也可以注意到這時候 (1993 年後的產品) PCI 擴充卡介面 (中間上面那兩條) 已經出現了 (右邊比較長的則是更早期的 ISA 擴充卡介面)。
至今仍屹立不搖的主流-ATX
按:實際上 ATX 規格還包含對機殼與電源供應器和數種連接器的規範,但這裡以主機板的部分為主。
接下來這個規格相信大家就熟悉許多了,絕大多數今日我們所使用的電腦也就是基於 ATX 規範,ATX 板型由 Intel 在 1995 年發展,全名是 Adv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雖然名稱上看起來好像是 AT 板型的延伸,但其實 ATX 上已經看不到太多 AT 板型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