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Chips and Technologies 這家公司在進入 386 時代 (1993 年) 之後還首創了單一晶片組成晶片組的架構,當時稱為 SCATsx (Single-Chip 386sx AT) 架構,整個系統中心只由一顆 82C836 晶片擔綱 (架構如下圖,看起來簡單多了吧 XD)。
接下來我打算介紹歷代的晶片組,首先要提的是過去 20 年內台灣比較有能見度的晶片組廠商基本上有 Intel 與 AMD、被 AMD 買下來的 ATi、曾經幫 AMD 做過幾年晶片組的 NVIDIA 與出身台灣並且少數能夠同時縱橫 Intel 與 AMD 產品線的 SiS 矽統科技和 VIA 威盛科技這幾家,為了讓時間軸比較平順一點所以我打算分成 Intel 平台與 AMD 平台兩條時間軸,前者以 Intel 自家晶片為主,後者則以 AMD 自家與中間經過一段以 ATi 為正統的發展為主,如果篇幅允許才會旁及一些 SiS 和 NVIDIA 的晶片組,至於 VIA 的產品線則基本上不提。
歷代晶片組介紹-遠古時代
年代起訖:1992 – 1998
Intel 自家開始真正認真投入晶片組設計與生產大致上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在這之前基本上 Intel 對晶片組方面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 Intel 並沒有在整合系統晶片的風潮剛開始時就投入這個市場,而是選擇將生產相容型晶片組的權利授權給其他廠商,在 1980 年代後期到 1990 年代初期之間雖然 Intel 有過幾款晶片組產品,但並沒有在市場上留下太多紀錄。
Intel 80486 時期:Intel 420 系列晶片組
早期 Intel 的晶片組在命名上是強調對擴充介面的支援性的,所以當年 Intel 420 系列晶片組是以 PCISet 的名義發售,強調其引入了對 PCI 介面的支援,這個系列在 1992 年 11 月發售,以研發代號為 Saturn 的 82420 PCISet 為首,當時是以三顆晶片組成,分別是被稱為 DPU (Data Path Unit),主要負責 PCI 匯流排與記憶體資料通道的 82423TX、被稱為 CDC (Cache and DRAM Controller),負責控制記憶體與快取的 82424TX 和負責周邊設備 I/O、DMA 與 ISA/PCI 之間橋樑的 SIO (System I/O) 82378IB 晶片所組成,看起來有點複雜所以我們還是直接看架構圖吧。
從上圖中應該就可以很明顯知道,CDC 與 DPU 兩顆晶片其實就是後來我們習慣稱呼為北橋的晶片,兩者都是直接與記憶體和處理器溝通的,而 SIO 自然就是負責跟其他周邊設備連接的南橋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個年代裡 PCI 是「速度很快的擴充介面」,跟今日的 PCI Express 的地位差不多,所以與 PCI 連結的是比較類似北橋的 CDC、DPU 而不是 SIO,SIO 是連接慢速的 ISA 和鍵盤滑鼠之類的慢速介面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