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Pentium 時期:Intel 430 系列晶片組
進入 Pentium 時代之後,如同先前提過的,電腦架構有了很大的改變,因此晶片組必然也得跟著改朝換代才行,Intel 在 1993 ~ 1997 年之間推出用於搭配 Pentium 處理器的晶片組全部都屬於 430 系列,但由於這段期間挺長的,因此 430 系列晶片組早期的產品與末期的產品實際上差距不小,在介紹上我打算依照時間與特性將其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
前期 (1993~1994) 的產品主要有兩款,分別是代號為 Mercury 的 430LX (上圖主機板中那四顆都是) 與代號為 Neptune 的 430NX,在定位上後者是比較高階的產品,較 430LX 晚約一年推出,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只能搭配 60 MHz 或 66 MHz 的 Pentium 處理器使用,記憶體上限僅有 192 MB,而後者則可以支援高於 75 MHz 的型號,記憶體上限也提高為 512 MB,並且能夠支援多處理器 (SMP) 技術。
相較於 420 系列的架構,430LX/NX 的架構變得比較複雜,南橋部分的 SIO 大致上與前代相同,但北橋的分工則不太一樣,而且被拆成三顆了,分別由整合了 PCI、快取與記憶體三種控制器的 82434LX/82434NX 與管理系統匯流排與 PCI 匯流排的資料訊號、位置訊號的 LBX (Local Bus Accelerator) 82433LX/82433NX 所組成,值得注意的是 LBX 需要兩顆才夠,因為 Pentium 處理器的資料匯流排、記憶體匯流排的寬度是 64-bit,而 PCI 匯流排的寬度是 32-bit。
中期 (1995~1996) 430 系列晶片組迎來了一次大改版,Intel 在 1995 年 01 月推出了代號為 Triton 的 82430FX 晶片組,架構上與 82430LX/NX 類似,北橋的部分仍然是採三顆組成的方式,但改稱為 82437FX Triton System Controller (TSC) 與兩顆 82438FX Triton Data Path Unit (TDP),主要的差異出現在 TDP 的部分,從下面這張架構圖中可以看到,現在 TDP 不再需要處理系統匯流排的位置訊號了,TSC 與 TDP 之間還新增了一條被稱為 PLINK 的資料傳輸通道,PCI 匯流排的位置、資料訊號轉由 TSC 處理而不再與 TDP 連結。
除此之外 430FX 還新增了對 EDO RAM、Pipelined Burst SRAM 快取的支援,但對記憶體容量的支援則調降為 128 MB,並且拿掉了對 Parity 與 SMP 多處理器的支援,這些改變同時也造就了 430FX 的價格能夠有所降低,使得以當時來說性能算是很不錯的 430FX 成為第一款真正被大量採用的 Intel 晶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