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ICH 第三世代
照例接下來要看的是南橋晶片的部分了 (雖然這篇的篇幅到目前為止已經快要接近前面幾篇的兩倍了),2004 ~ 2009 這五年之內 Intel 將 ICH 改朝換代了五次 (一路從 ICH6 ~ ICH10),而且到了後面有很多混搭的情形 (通常是最低階產品跑去搭 ICH7)。
ICH6 是 Intel 第一款具備 PCI Express 介面的南橋晶片 (具備四條 PCI Express 通道),而且也是第一次換上 DMI 介面 (請參考前面對 915 晶片組家族的介紹),從各方面來說都算是歷來最大的一次改版,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對 HD Audio 高解析音效的支援 (不過仍然包含傳統的 AC’97 與 PCI 2.3 匯流排),至於在硬碟介面的部分,ICH6 將 SATA 連接埠的數量加倍來到 4 個,並且取消了其中一條 ATA 頻道。
而在 2005 年中推出的 ICH7 相較於 ICH6 來說,可以說是沒甚麼變化,主要的特色是將 SATA 控制器的版本升級到第二代 SATA 介面,因此理論資料傳輸率得以翻倍來到 300 MB/s,並增加了額外兩條 PCI Express 通道與對 AMT 管理技術的支援,除此之外 ICH7R 能夠支援的 RAID 模式也有所增加,加入了對 RAID5 與 RAID1+0 的支援。
之後的 ICH8 最主要的特色是徹底取消了對傳統 IDE 硬碟介面的支援 (不過有很多主機板廠商還是自行外加了其他晶片來提供 IDE 介面),並且大幅提高了 USB 2.0 連接埠的數量 (從 4 個提昇到 10 個之多)。
最後要談的則是分別在 2007 年 05 月與 2008 年 06 月推出的 ICH9 (上圖) 與 ICH10 (下圖),這兩款難橋晶片的帳面規格相當接近,主要的差異在於 ICH10 將 LPT 印表機的支援給拔掉了,不過實際上 ICH10 還加入了一些可以降低處理器負擔與更加省電的設計。
而相較於 ICH8 來說,ICH9、ICH10 則有增加額外兩組 USB 2.0 連接埠、徹底移除傳統 PCI 匯流排支援與加入對 VT-d、TXT 等新技術支援能力這些新特性。
ICH6 ~ ICH10 規格比較表
南橋晶片 | ICH6 | ICH7 | ICH8 | ICH9 | ICH10 |
發佈時間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南北橋連接介面 | DMI | DMI | DMI | DMI | DMI |
SATA 控制器版本 | Gen 1 | Gen 2 | Gen 2 | Gen 2 | Gen 2 |
SATA 連接埠數 | 4 | 4 | 6 | 6 | 6 |
ATA 頻道數 | 1 | 1 | 0 | 0 | 0 |
最高 ATA 速度 | UltraATA/100 | UltraATA/100 | 無 | 無 | 無 |
基本 RAID 功能 | 帶 R: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O:支援 帶 D:不支援 無印:不支援 |
RAID5、RAID10 | 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H:支援 帶 DO:支援 無印:不支援 |
帶 R:支援 帶 DO:支援 帶 D:不支援 無印:不支援 |
PCI Express 通道數 | 4 | 帶 R:6 帶 DH:6 無印:4 |
6 | 6 | 6 |
PCI 匯流排版本 | 2.3 | 2.3 | 2.3 | 無 | 無 |
VT-d 虛擬化技術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支援 |
TXT 信任執行技術 | 不支援 | 不支援 | 不支援 | 支援 | 帶 DO:支援 帶 D:支援 其他:不支援 |
HD Audio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AMT 管理技術 | 無 | 支援 | 帶 DO:支援 其他:不支援 |
帶 DO:支援 其他:不支援 |
帶 DO:支援 帶 D:支援 其他:不支援 |
AC’97 支援、數量 | 是,3 個 | 是,3 個 | 無 | 無 | 無 |
USB 版本 | 2.0 | 2.0 | 2.0 | 2.0 | 2.0 |
USB 連接埠數 | 8 | 8 | 10 | 12 | 12 |
最高網路 MAC 速度 | 100 Mbps | 100 Mbps | 1 Gbps | 1 Gbps | 1 Gb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