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M2 在功能上的提升?
在看完性能方面的比較之後,接下來要談的是 M2 晶片在功能上的提升。實際上就功能層面來說 M2 其實沒有太多變化,擴充性與 M1 幾乎完全一致 (因此採用 M2 的 MacBook 依然只有兩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比較值得提出來的差異只有 M2 當中補上了 M1 所缺乏、在 M1 Pro 與 M1 Max 中所納入的 ProRes 編碼、解碼引擎。
晶片 | M1 | M2 | M1 Pro | M1 Max |
影片解碼引擎 | 1 個 | 1 個 | 1 個 | 1 個 |
影片編碼引擎 | 1 個 | 1 個 | 1 個 | 2 個 |
H.264 硬體加速 | 是 | 是 | 是 | 是 |
HEVC 硬體加速 | 是 | 是 | 是 | 是 |
ProRes 硬體加速 | 否 | 是 | 是 | 是 |
ProRes RAW 硬體加速 | 否 | 是 | 是 | 是 |
ProRes 編解碼引擎 | 無 | 1 個 | 1 個 | 2 個 |
13 吋與 14 吋 MacBook Pro 怎麼選?
在深入剖析 M1 家族與 M2 晶片間的差距後,站長注意到近來最多人提出的疑惑就是「到底該選擇 13 吋 MacBook Pro 還是 14 吋 MacBook Pro」了,13 吋 MacBook Pro 在更新到 M2 晶片後成了「較新的型號」搭配「較新一代的架構」,但卻依然用著「很老的設計」,而且在價格上 13 吋 MacBook Pro (M2) 與 14 吋 MacBook Pro (M1 Pro 八核心版本) 也相當接近,在這種種矛盾之下確實不易挑選,接下來站長打算從各方面比較這兩款機種的主要差異,並提出一些站長個人在選購上的想法與建議給正在猶豫的讀者一些參考。
外觀比較
13 吋 MacBook Pro (M2) 繼續沿用了自 2016 年起採用的外觀設計,由於四周採用楔型切邊的關係因此就視覺上看起來會比 14 吋 MacBook Pro 來得薄 (然而實際上兩款設計的厚度基本上一致,甚至 14 吋 MacBook Pro 反而還薄了那麼一點),但 14 吋 MacBook Pro 的內部空間較大因此有著更好的散熱能力、音質好上許多的喇叭。
在重量方面 14 吋 MacBook Pro (下圖) 則比 13 吋 MacBook Pro 來得重上一點 (220 克),大約是一台 iPhone 13 Pro Max 的重量。
在人因介面方面兩款 MacBook Pro 最大的差異則是鍵盤,13 吋 MacBook Pro (下圖) 繼續沿用了在專業使用者間毀譽參半的 Touch Bar,而 14 吋 MacBook Pro 則捨棄了 Touch Bar 並改採全尺寸功能鍵設計,不過按鍵觸感與鍵程深度在兩款 MacBook Pro 上大致相同。
13 吋 MacBook Pro (M2) | 14 吋 MacBook Pro (M1 Pro) | |
長度 | 30.41 公分 | 31.26 公分 |
寬度 | 21.24 公分 | 22.12 公分 |
厚度 | 1.56 公分 | 1.55 公分 |
重量 | 1.38 kg | 1.60 kg |
喇叭配置 | 立體聲揚聲器 | 六揚聲器高傳真音響系統 |
麥克風配置 | 錄音室級三麥克風陣列,具備高 SNR 與定向波束成型 | 錄音室級三麥克風陣列,具備高 SNR 與定向波束成型 |
耳機插孔配置 | 3.5mm 耳機孔,具備高阻抗耳機支援 | 3.5mm 耳機孔,具備高阻抗耳機支援 |
內建鏡頭配置 | 720p FaceTime HD | 1080p FaceTime HD |
鍵盤 | 具 Touch Bar 的剪刀式鍵盤 | 具全尺寸功能鍵的剪刀式鍵盤 |
身份驗證 | Touch ID | Touch ID |
選購要點:
- 如果你「非常不喜歡」Touch Bar 或是經常需要操作 Fn 功能鍵、ESC 鍵的話,選 14 吋 MacBook Pro 就對了。
- 14 吋 MacBook Pro 的內建喇叭效果比起 13 吋 MacBook Pro 來說好上不少。
- 雖然麥克風配置看起來相同,但根據實測 14 吋 MacBook Pro 的錄音效果較為清晰。
顯示器比較
目前 13 吋 MacBook Pro 與 14 吋 MacBook Pro 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大概就是顯示器的部分了,14 吋 MacBook Pro 採用的是 Apple 目前最先進的筆記型電腦顯示器 Liquid Retina XDR Display,而 13 吋 MacBook Pro 則是繼續使用已經延續多年的普通 Retina Display,在顯示效果方面甚至不如即將上市的新款 MacBook Air,對於經常使用內建顯示器的用戶來說,這點相當值得考慮。
除了尺寸較大之外,14 吋 MacBook Pro 所採用的 Liquid Retina XDR Display 採用了與 12.9 吋 iPad Pro 相似的 mini-LED 背光技術,提供極高的 HDR 亮度 (持續亮度高達 1,000 尼特、峰值亮度高達 1,600 尼特) 與極為精準的分區控光,大幅提高對比度至驚人的 1,000,000:1,解析度也明顯提升使 PPI 密度從 227 PPI 提升為 254 PPI,可顯示的色彩數也增加至十億色,還加入了眾所期待的 120 Hz ProMotion 高更新頻率技術,是目前顯示效果最好的筆記型電腦顯示器之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mini-LED 背光並不是沒有缺點,在暗處顯示類似黑底白字畫面時可能會在文字周圍出現光暈而影響清晰度,且 14 吋 MacBook Pro 顯示器最大的缺點就是最上方顯而易見的瀏海區域。
13 吋 MacBook Pro (M2) | 14 吋 MacBook Pro (M1 Pro) | |
顯示器 | 13.3″ Retina Display | 14.2″ Liquid Retina XDR Display |
解析度 | 2560 x 1600 | 3024 x 1964 |
PPI 密度 | 227 PPI | 254 PPI |
面板技術 | IPS | IPS |
背光技術 | LED 背光 | mini-LED 背光 |
標準 (SDR) 亮度 | 500 尼特 | 500 尼特 |
XDR 持續亮度 | — | 1,000 尼特 |
XDR 峰值亮度 | — | 1,600 尼特 |
色彩支援 | P3 廣色域 (千萬色彩) | P3 廣色域 (十億色彩) |
原彩顯示技術 | 是 | 是 |
更新頻率 | 60 Hz | 120 Hz ProMotion |
選購要點:
- 如果你有製作 HDR 影片或觀賞 HDR 影片的需求,請直接選 14 吋 MacBook Pro。
- 如果堅決不能接受「瀏海」,請選 13 吋 MacBook Pro。
- 14 吋 MacBook Pro 的顯示解析度提高相當多,在環境光線足夠時畫面清晰度有顯著提升。
- 對於手上拿著 iPhone 13 Pro 而且認為 ProMotion 高更新頻率很有感的人,請直接選 14 吋 MacBook Pro。
擴充能力比較
另一個在 13 吋 MacBook Pro 與 14 吋 MacBook Pro 間有相當大差異的部分則是擴充能力,13 吋 MacBook Pro 延續以往設計作為定位最低的 MacBook Pro 僅具有兩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而 14 吋 MacBook Pro 則有三個。
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實際上對於重度使用者來說並不僅僅是如帳面般只少了一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那麼簡單,由於 13 吋 MacBook Pro 並沒有獨立的充電埠,因此在插電使用時其實只剩下一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可供使用,而 14 吋 MacBook Pro 則擁有睽違多年終於回歸的 MagSafe 3 磁吸充電埠使得三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都可供隨時利用,再加上 14 吋 MacBook Pro 還具有一組可連接 4K 60 Hz 顯示器的 HDMI 連接埠,在必要時也可免於 USB-C 連接埠被外接顯示器佔據的情況。
在外接顯示器連接能力方面兩者也有顯著差異,13 吋 MacBook Pro 只能連接一部外接顯示器而 14 吋 MacBook Pro 則可連接兩部 (若選配 M1 Max 晶片則可連接三部)。
13 吋 MacBook Pro (M2) | 14 吋 MacBook Pro (M1 Pro) | |
Thunderbolt 4 連接埠 | 二個 USB-C 連接埠 | 三個 USB-C 連接埠 |
充電連接埠 | 與 USB-C 共用 | MagSafe 3 專用充電埠 可與 USB-C 共用 |
HDMI 連接埠 | 無 | HDMI 2.0 |
內建讀卡機 | 無 | SDXC UHS-II 讀卡機 |
外接顯示器能力 | 1 台 6K 解析度、60 Hz 顯示器 | 2 台 6K 解析度、60 Hz 顯示器 |
選購要點:
- 除了多了一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之外,獨立充電埠、內建讀卡機、內建 HDMI 大幅減少 Thunderbolt 連接埠被固定佔用的機率讓 14 吋 MacBook Pro 的擴充能力強上非常多。
- 如果有外接雙顯示器的打算的話,請直接選 14 吋 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