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Sandy Bridge 其他改進
除了前面提過的之外還有這些改進出現在 Sandy Bridge 架構 (由於篇幅有限故不詳述):
- 更強大的內建顯示 (接近前代的兩倍,不過仍然很弱)。
- 新增第一代的 Quick Sync Video 技術,不過畫質並不理想。
- Turbo Boost 技術升級到 2.0 版本。
- 腳位更換為 LGA1155 (Socket H2),與 Nehalem / Westmere 主流平台使用的 LGA1156 (Socket H) 無法相容,LGA1156 的產品壽命前後只有短短一年 (高階 Nehalem、Nehalem-EP、Westmere-EP 則是使用 LGA1366,Nehalem-EX 使用 LGA1567)。
完全體:Sandy Bridge-E / Sandy Bridge-EP
從 Nehalem 開始 Intel 就確立了這種高階平台比中低階平台落後一代的節奏,所以實際上 Sandy Bridge 架構真正完全發揮是隔年才推出的 Sandy Bridge-EP (伺服器市場) 與 Sandy Bridge-E (高階 HEDT 玩家市場)。
基本上 Sandy Bridge-E 與 Sandy Bridge-EP 是一樣的東西,硬要說的話也可以說 Sandy Bridge-E 是從 Sandy Bridge-EP 直系分化而來,主要差異在於 SNB-E 會比較強調高時脈、不鎖倍頻,但 SNB-EP 則會優先選擇提升運算核心的數量,時脈通常較低,原則上完全不能超頻,最後前者以 Core i7 3800/3900 系列的名義推出,後者則是成為新設的 Xeon E5 家族。
最多可以高達 8 核心、4 通道記憶體、PCI-E 通道翻倍
Sandy Bridge-EP/E 據傳兩種 Layout,其中高配置 (HCC) 設計上是八個核心 (但 Sandy Bridge-E 最高僅有六核心的型號,似乎是八核心沒辦法撐到那麼高時脈,所以 Sandy Bridge-E 家族有兩個核心是被屏蔽的),至於低配置 (LCC) 則據聞是四核心配置,但無相關照片出現 (Core i7-3820 應該是用 LCC)。
從 die shot 上就可以發現,Sandy Bridge-E/EP 的記憶體控制器與 System Agent 面積大很多,實際上是用於額外兩組記憶體通道 (SNB-E/EP 支援四通道 DDR3 記憶體) 與數量超越兩倍的 PCI Express 通道 (高達 40 條,SNB 架構只有 16 條),同時也可以發現 SNB-E/SNB-EP 是不包含內建顯示核心的。
從上圖中我們就可以很容易見識到改成環狀匯流排對 CPU 模組化的幫助,四核心版本的 SNB-EP 就是直接把中間虛線框起來的部分拿掉的結果。
而既然功能性上 SNB 與 SNB-E/EP 數值差這麼多,理所當然的腳位也不通 (基本上只要記憶體控制器不一樣,大概都得換腳位),Sandy Bridge-E/EP 使用的是 LGA2011,與 Sandy Bridge 使用的 LGA1155 相去甚遠,大小差異可以看下圖。
部分型號可支援多處理器配置、ECC 記憶體
雖然都是一樣的 Layout 分化出來的,但是根據系列所屬定位的不同而有些功能上的差異,還有要注意的是腳位分很多種,所以晶片組、主機板的搭配需要特別留意。
Sandy Bridge 分化 | 多處理器配置 | ECC 記憶體 | PCI-E 通道數 | 核心數 | 腳位 |
E3-1200 系列 | 否 | 支援 | 16 | 至多 4 | LGA1155 |
Core 家族 | 否 | 不支援 | 16 | 至多 4 | LGA1155 |
i7-3000 系列 (E) | 否 | 不支援 | 40 | 至多 6 | LGA2011 |
E5-4600 系列 (EP) | 至多 4 | 支援 | 40 | 至多 8 | LGA2011 |
E5-2600 系列 (EP) | 至多 2 | 支援 | 40 | 至多 8 | LGA2011 |
E5-2400 系列 (EN) | 至多 2 | 支援 | 24 | 至多 8 | LGA1356 |
E5-1600 系列 (EP) | 否 | 支援 | 40 | 至多 8 | LGA2011 |
雖然上表中有出現 Sandy Bridge-EN 這東西,不過由於只用於 E5-2400 伺服器系列,銷量也不是太好,所以我就不特別介紹了,但值得一提的是,Sandy Bridge-EX 最後被跳過了,所以 EX 平台是直接從 Westmere-EX (E7) 跳到 Ivy Bridge-EX (E7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