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延伸性的通道設計
如同前面所說,PCI Express 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傳輸通道是可延伸的,就目前而言規格設計上有最窄是使用單一通道,最寬則可以一次使用 16 條通道,在 PCI Express 的插槽設計上可以很明顯看到這個特色,在防呆卡榫左側的 11 根針腳 x 2 面 (22 個觸點) 是共通的供電與系統管理匯流排,在防呆卡榫左側緊鄰的 2 根針腳 x 2 面 (4 個觸點) 則是用於控制時鐘頻率,這兩個部分不論是在 PCI Express x1,x4,x8,x16 上都是一樣的。
接下來從第 14 號針腳開始就是傳輸通道的部分,每個傳輸通道分別需要上行與下行各 2 根針腳 x 2 面 (4 個觸點) 組成,而在 x1 的結尾、x4 的結尾、x8 的結尾、x16 的結尾之前都額外設計了一到兩組接地。
而這樣的通道設計原則上是彈性且互相相容的,也就是將 x16 (最多支援 16 組通道) 的介面卡插到 x8、x4、x1 的插槽上基本上還是可以正常運作 (如果主機板的插槽是類似上圖這樣,沒有把右側封死的話),只是介面卡的性能會因為通道數量不夠而受到很大的影響 (資料傳輸變慢的關係)。
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將 x1 的介面卡插到 x16 的插槽上是可以正常運作的,而且性能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插槽上實體拉線的剩下 15 個傳輸通道就用不到了,由於通道數通常有限所以一般而言我們會盡力避免這種配置。
這裡要特別提一下的是,近年來流行多顯示卡配置,但實際上處理器可以拉出來的 PCI Express 通道是有限的,因此在主機板上看到 x16 的插槽時其實不一定真的有拉出 16 條通道來 (例如上面這張 P6T Deluxe 的三條 PCI Express x16 就只能配置成 x16+x16+x1 或 x16+x8+x8 兩種),有時候第二、第三、第四顯示卡插槽雖然看起來都是 x16 的外型,但實際上其實只有拉 8/4/1 條通道 (仔細看可以看得出來,這類插槽的後半段可能都是沒有金屬觸點的),在這類主機板上要特別留意一號顯示卡插槽上一定要有裝顯示卡,才能發揮最高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