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近代前期的 Intel 自家晶片組之後,接下來我想談的是與上節同時期、非 Intel 自家出品的 Intel 平台晶片組 (由於篇幅有限所以我打算只談 SiS 與 ATi 的產品),至於 SiS、ATi、NVIDIA 等廠商推出可用於 AMD 平台上的晶片組則會留待下篇詳述。
此外,關於 SiS 的部分由於後來效法了 Intel 可自由混搭南橋晶片的作法,因此我同樣會把南橋的部分集中在最後一次說明,文章的部分將以北橋的部分為主體。
歷代晶片組介紹-近代前期 (中)
年代起訖:2000 – 2004
在本篇我主要談 SiS 與 ATi 出品,可以搭配 Intel 平台使用的晶片組 (全部都是搭配 Socket 478/LGA775 Netburst 架構處理器的產品)。
SiS 645/645DX/650/650GX/651
發佈時間:2001 年 11 月 (645)、2001 年 09 月 (650)、2002 年 03 月 (645DX/650GX)
搭配南橋:SiS 961 或 962 系列
之所以特別抓出這一款晶片組來看的原因,是因為這可以說是矽統科技最風光的代表作之一,在性能上甚至可以超過 Intel 自家製作的晶片組,可說是俗擱大碗的代表 (報價略高於威盛,但低於 Intel 自家產品),當時的媒體是這麼評價這款晶片組的:「一舉擺脫矽統晶片組是廉價次級品的刻板印象」,Tom’s Hardware 的測試結果更直接表明 SiS 645DX 與 DDR333 的組合是勝過 Intel 自家的 850 晶片組的。
SiS 645 的架構並未延續前作的單晶片設計,而是改回南北橋各自獨立的標準架構,而在南北橋之間的連線則是沿用了從上一代產品開始發展但已經有所不同的 MuTIOL (妙渠) 技術 (改採動態通道而不是上代產品中的固定通道,所以可以動態分配頻寬),速度則為 533 MB/s (足足是 Intel Hub Architecture 的兩倍)。
而且另一個讓 SiS 645 得以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支援的記憶體種類為 DDR333/266 或 PC133 SDRAM,這讓 Pentium 4 處理器在市場上的接受度提高了很多 (所以後來 Intel 也不大力反對這樣的做法,畢竟多賣處理器比多賣晶片組重要多了,之後在隔年一月 Intel 自家的 845 晶片組家族也跟進了這樣的做法)。
之後在 2002 年 03 月矽統科技推出了 SiS 645 的小幅升級版 SiS 645DX (這款晶片組在當時台灣有很多品牌電腦採用),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新增了對 533 MHz 前端匯流排的支援與重新設計過的記憶體介面,除此之外則與 SiS 645 大致相同。
至於 SiS 650 的部分呢,可以將之視為 SiS 645 整合了內建顯示單元 SiS 315 的版本,除此之外在架構與特性上都完全一樣,至於 SiS 650GX 與 SiS 651 則可以被視為 SiS 645DX 整合內建顯示單元的版本在技術規格上相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