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關於本站
  • 聯絡站長
  • 設備資訊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 連載目錄
  • Login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iLog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2:教你如何用 GPU-Z 看懂顯示卡規格

Andrew Huang by Andrew Huang
2016-08-09
in 硬體技術與教學
1

iLog > 電腦硬體 > 硬體技術與教學 >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2:教你如何用 GPU-Z 看懂顯示卡規格

15
SHARES
78
VIEWS
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

接下來站長打算談的是顯示卡各項規格的判讀,還記得在第二章的時候站長曾經使用 CPU-Z 來介紹處理器的各項規格參數與功能特性嗎?在顯示卡我們也有類似的工具可以使用。

顯示卡規格查詢工具

如同處理器有 CPU-Z 這款免費 CPU 規格查詢工具一般,顯示卡也有以相似概念開發出來的「GPU-Z」可供使用,因此接下來我會以 GPU-Z 顯示的資訊為基礎進行說明。

AMX6985

下載 GPU-Z
檔案內容:GPU-Z
檔案語系:英文 (美國)
下載載點:官方網站下載頁面
下載說明:

  • 進入官方網站後請選擇最新版本進行下載 (較新的顯示卡可能無法正常被舊版本 GPU-Z 判讀)。
  • 選擇好之後點選「DOWNLOAD NOW」。
  • 選擇一個鏡像伺服器,點選該國國旗的圖案就可以開始下載了。

顯示卡規格導覽

GPU-Z 的設計與 CPU-Z 相比來說比較簡潔一些,基本上所有的資訊都放在同一個分頁上了,以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為例:

AMX6985

  • Name
    本項顯示的是顯示卡上 GPU 晶片的銷售名稱,例如 GTX 1080、GTX 1070、RX 480 等。
  • GPU
    這裡出現的是 GPU 晶片電路設計的開發代號,一種晶片設計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部份屏蔽或是測試時分類的方式來製作為不同款的 GPU 晶片,例如 GTX 980 與 GTX 970 就一樣都是由 GM204 製成。
  • Revision
    這欄顯示的是 GPU 晶片電路設計的修訂版次,同時也是判斷工程樣品屬於早期或晚期的依據之一,相較於 CPU 來說,一般而言 GPU 的修訂版次很少發生改變。
  • Technology
    這款 GPU 晶片的奈米製造工藝等級。
  • Die Size
    單一一顆此款 GPU 晶片本體在一塊晶圓上所佔據的面積大小。
  • Release
    此款 GPU 的發佈日期。
  • Transistors
    此 GPU 晶片內含的電晶體數量。
  • BIOS Version、UEFI
    顯示卡上的 Video BIOS 版本與是否支援 UEFI 韌體。
  • Device ID
    記載在顯示卡 Video BIOS 中,用於讓驅動程式辨識顯示卡型號的 ID。
  • Subvendor
    這個欄位會顯示這張顯示卡所屬的板卡廠,一般來說若是顯示為 NVIDIA 或 AMD 者通常是工版卡或工程樣品。
  • ROP/TMUs
    這個部份比較複雜,要解釋它需要用到一點電腦圖學的概念,所以我只先就名詞作說明。這裡出現的兩個數字依序分別指的是 GPU 內含的 Raster Operations Pipeline (光柵處理管線) 與 Texture Mapping Unit (紋理貼圖單元) 的數量。
  • Bus Interface
    此欄顯示的則是顯示卡與主機板之間溝通的介面形式與運作中及最高支援的理論資料傳輸率等級。
  • Shader
    這裡出現的數字是指 GPU 內部包含著色器 (Shader) 的數量,一般來說著色器有兩種,分別是頂點著色器 (Vertex Shader) 與像素著色器 (Pixel Shader),但自 2006 年以後發展的新架構將二者合一稱之為統一著色器模型 (Unified Shader Model)。
  • DirectX Support
    此欄位顯示的是這款 GPU 與所搭配的驅動程式所能夠支援的 DirectX 功能等級。
  • Pixel Fillrate
    此欄位顯示的是此 GPU 晶片每秒理論上最高可以處理的像素數量 (理論像素填充率)。
  • Texture Fillrate
    此欄位顯示的是此 GPU 晶片每秒理論上最高可以處理的紋理數量 (理論紋理填充率)。
  • Memory Type
    顯示卡上的顯示記憶體規格制式與記憶體晶片生產廠商。
  • Bus Width
    GPU 與顯示記憶體之間的傳輸通道寬度。
  • Memory Size
    顯示卡上的顯示記憶體大小。
  • Bandwidth
    GPU 與顯示記憶體之間的理論每秒資料傳輸率。
  • Driver Version
    目前使用中的顯示驅動程式版本。
  • GPU Clock、Memory、Boost
    此處顯示的是目前偵測到顯示卡設定的運作時脈,依序為 GPU 核心運作時脈、顯示記憶體晶片運作時脈與 GPU 核心加速運作時脈。
  • Default Clock、Memory、Boost
    此處顯示的是此張顯示卡預設設定的運作時脈,依序為 GPU 核心運作時脈、顯示記憶體晶片運作時脈與 GPU 核心加速運作時脈。
  • NVIDIA SLI/AMD CrossFire
    目前多顯示卡技術的運作狀態。
  • Computing
    此處顯示的主要是關於 GPGPU (通用 GPU 演算技術) 的支援能力,包含 OpenCL (AMD 顯示卡的強項)、CUDA (NVIDIA 顯示卡專屬)、PhysX (NVIDIA 顯示卡專屬的物理運算技術)、DirectCompute (DirectX 的一部分) 四者。

 

Tags: GPUGPU-Z教學硬體電腦達人養成計畫顯示卡
Share15TweetSend
Previous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1:顯示卡概觀與何謂公版卡、自製卡?

Next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3:HDMI?DVI?VGA?各式螢幕介面完全解析與選購指南

Andrew Huang

Andrew Huang

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茫然,正在尋找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向,試圖找到一條可以繼續走下去的道路。

Related Posts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3:近代磁碟介面發展 (SCSI、IDE 與 ATA)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3:近代磁碟介面發展 (SCSI、IDE 與 ATA)

2020-01-30 - Updated on 2020-07-19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2:早期硬碟發展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2:早期硬碟發展

2018-12-02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1:早期儲存裝置簡介 (磁帶與軟碟片)
硬體技術與教學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7-1:早期儲存裝置簡介 (磁帶與軟碟片)

2018-08-05 - Updated on 2018-10-01
Next Post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3:HDMI?DVI?VGA?各式螢幕介面完全解析與選購指南

電腦達人養成計畫 5-3:HDMI?DVI?VGA?各式螢幕介面完全解析與選購指南

社群網路

投票中心

請問您對本站此次改版的滿意度?

Loading ... Loading ...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粉絲專頁

搜尋本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在 Twitter 上追蹤我

Tweets by AndrewDev8383

訂閱本站

訂閱後當本站有新文章時便會發出通知。

一起加入其他 5,792 位訂閱者的行列

DISCORD

  • 聯絡站長
  • 關於本站
  • 合作提案與贊助本站

Copyright © 2015 - 2020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電腦軟體
  • 電腦硬體
  • Windows
  • Android
  • Apple
  • 網路資訊
  • 生活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0 iMotion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