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RV790 核心
接下來要講的是與 RV770 核心非常類似的 RV790 核心,基本上是為了因應 NVIDIA 推出性能介於 GTX 260 與 GTX 280 之間的 GTX 275 而設計的,定位上比 RV770 還要略高一點,是 R700 架構的終極產品。
RV790 的規格參數與 RV770 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不過 AMD 為了讓 RV790 得以在比 RV770 更高的時脈穩定運作,因此對電路進行了不少的優化,並且加入許多用於降低雜訊與電路干擾影響的電容器,這使得 RV790 的電晶體數量比起 RV770 來說多了三百萬個。
從上表當中也可以看出 RV790 的性能提升基本上來自於時脈大幅提升了 100 MHz,由於僅是基於策略而設計的產品,且良率及成本都偏高,因此採用 RV790 核心的型號僅有 HD 4890 (850/975 MHz) 與 HD 4860 (700/750 MHz) 兩款,值得注意的是後者的核心配置和 HD 4830 一樣被大幅閹割過,因此配置上是輸給 HD 4850 的。
RV730 核心
在中階產品的部分 AMD 則是推出了 RV730 核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HD 4600 系列,僅包含 320 個 SPU,不過值得慶幸的是 AMD 選擇的砍法是把 SIMD Array 的長度砍半而不是數量砍半,因此材質單元的部分沒有被砍太多,仍然有八組之多,但渲染輸出單元的數量則是直接減半,記憶體頻寬的部分也只有 128-bit。
即便相較於 RV770 來說可說是砍了超級大的一刀,但低廉的價格與可接受的性能使得這系列 GPU 在當時的裝機界可說是叱吒風雲。
HD 4600 系列有兩個成員,分別是較高階的 HD 4670 (如果玩電腦的資歷夠久應該對這型號多少會有些印象) 與 HD 4650,前者時脈設定為 750 MHz,可以搭配 GDDR4、GDDR3 與 DDR2 三種記憶體使用 (所以其實當時市場蠻亂的,也出現不少店家刻意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後者的時脈則是僅有 600 ~ 650 MHz,同樣有 GDDR4、GDDR3 與 DDR2 三種版本在市面上流通,但 HD 4850 魚目混珠的情況更嚴重,因為較差的 HD 4850 記憶體頻寬進一步被砍到只剩下 64-bit。
RV740 核心
AMD 後來在 RV730 與 RV770 之間追加推出了這款同樣定位於中階市場的 RV740 核心,相較於 RV770 來說,RV740 主要是 SIMD Array 的部分被閹割為只留下 640 個 SP,材質單元的部分也只剩下 8 組,不過渲染輸出單元則沒有調整,值得注意的是 RV740 是 AMD 第一款基於 40 奈米製造工藝的圖形處理器。
RV740 同樣有兩個型號 HD 4770 與 HD 4750,均屬於 HD 4700 系列,不過這系列比較不像 HD 4600 與 HD 4800 系列那麼為人所知,這兩個型號僅有時脈差異 (前者 750/800 MHz,後者 730/800 MHz)。
RV710 核心
在低階入門市場的部分 AMD 則是準備了 RV710 核心應戰,不過由於砍得過於徹底因此在性能表現上不甚良好,在市面上也沒有引發太大的迴響 (要我說的話,其實已經砍到看不太出 RV770 的形狀了)。
如同上面這張慘烈的架構圖所顯示的,RV710 的記憶體控制器只剩一組 (因此只有 64-bit 頻寬),渲染輸出單元也只有一組,負責主要運算的 SIMD Array 只剩兩條減半長度的版本 (所以連帶的材質處理單元也只剩兩組了),頂點快取記憶體也被取消。
基於 RV710 和新的產品一共有 HD 4570 (650/500 MHz + DDR2)、HD 4550 (600/655 MHz + DDR2 或 600/800 MHz + GDDR3)、HD 4530 (600/400 MHz + DDR2) 三款,均有 Low Profile 版本與 AGP 版本推出,適合小型主機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