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nForce 215/220/415/420
發表時間:2001 年 06 月
搭配處理器:Athlon XP / Duron (Socket A)
晶片組成:nForce IGP + nForce MCP
這是 NVIDIA 第一次嘗試進入晶片組市場 (其實目的是希望將使用者購買顯示卡的成本轉移到主機板晶片組上,不過後來看來顯然是失敗了),當時的媒體對 NVIDIA 此次投入設計晶片組的嘗試感到非常有興趣,幾乎搶下了當年 Computex 大展的最大焦點,不過從發表到上市 NVIDIA 花了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六月展覽發表,到九月媒體才開始收到測試樣品)。
據我所知 nForce 系列 (研發代號為 Crush 11/12) 應該是第一款將 HyperTransport 用於連接南北橋的晶片組,傳輸速率來到了 800 MB/s,遠遠超過 Intel Hub Architecture 許多,至於在記憶體支援方面,這四款晶片組能夠支援的記憶體規格都是最高 1.5 GB 的 DDR266 (處理器前端匯流排最高也是 266 MHz),但 nForce 215/220 僅能支援單通道,而 nForce 415/420 則具有支援 TwinBank 雙通道記憶體技術的能力 (NVIDIA nForce 當時最讓人驚喜的就是記憶體通道的部分了)。
nForce 的北橋晶片稱為 Integrated Graphics Processor (整合圖形處理器, IGP),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到這家以顯示卡見長的公司設計的晶片組有多麼強調內建顯示單元的部分了,nForce 220/420 都具備整合的 GeForce 2 MX 核心 (若是不具備內建顯示單元的型號則將北橋稱為 System Platform Processor 系統平台處理器)。
至於南橋晶片 (稱為 Media & Communications Processor, 媒體與通訊處理器 MCP) 的部分則是比較中規中矩一些,包含了對 UltraATA/100、USB 1.1 與 100 Mbps 乙太網路 MAC 的支援,可分為 MCP 與 MCP-D 兩種南橋晶片,主要差異在於後者能夠支援 Dolby 5.1 與 NVAPU (音效處理單元) SoundStorm 音效技術。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我們認為 NVIDIA 在顯示卡方面的驅動程式功力是很不錯的,不過在晶片組上 NVIDIA 就踢到鐵板了,nForce 一路到 nForce 4 的 ATA 驅動程式幾乎都會與某些特定的硬體發生衝突問題,還有 nForce 的驅動程式一直都不算非常穩定,加上昂貴的價格這些因素加總起來造就 nForce 最後並不風光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