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1995:大獲全勝的 Trio 系列
緊接著的 1995 年對 S3 Graphics 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 S3 Graphics 推出了用於將 Trident 徹底打敗,並成為後來壓過 Tseng Labs 所需之重要資本的 Trio 系列。
Trio (三重奏的意思) 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在暗示這系列顯示晶片是採「三合一」的設計,將顯示運算核心、RAMDAC 與時脈產生器三者合併為單一的晶片,設計上是直接拿上代作品- Vision864 與 Vision868 做為基礎而來 (並不是採用 Vision968,因此整個 Trio 家族都無法搭配 VRAM 使用,僅能使用一般的 FPM/EDO DRAM 作為顯示記憶體)。
Trio 系列主要可分為維持 64 位元架構的 Trio64 與針對低價市場設計,將記憶體傳輸介面寬度減半為 32 位元、記憶體運作時脈減半為 32 MHz 的 Trio32 兩條產品線,不過後者並未獲得太大的市場迴響,至於前者則可分為 Trio64 (基於 Vision 864) 與 Trio64V+ (基於 Vision 868) 兩個版本。
而隨後 S3 Graphics 對熱賣的 Trio64 系列推出了增強版 Trio64V2,主要差異為增加了對垂直雙線性過濾技術的支援。
「三合一設計」可以說是 Trio 系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於高度整合因此 S3 Graphics 可以有效地壓低顯示卡成品卡的成本,進而帶來低價且高性能的產品,進而更加快速的吞食 Trident 所佔有的市場,儘管 Trident 也曾經推出性能較佳的產品試圖挽回情勢,但最終由於在真彩模式下性能仍然輸給 Trio 64V+ 而沒能成功。
而且如同前面提過的,Tseng Labs 一直沒能成功將 RAMDAC 整合到自家的顯示晶片內,於是最後的結局就是那個時代的電腦幾乎每台都能見到 S3 Graphics 的影子。
接下來關於 S3 Graphics 的故事基本上就屬於 3D 圖形加速的範疇了,因此我打算留待之後一併談 (其實也沒剩多少,畢竟如同前面寫到的,從 S3 Graphics 進入高峰的 1995、1996 年到陷入停滯最終被威盛科技 (VIA) 收購的 2000 年之間,也不過短短的四五年而已。
ATI Technologies, Inc.
- 公司創立時間:1985 年
- 市場活躍期間:1986 年至 2006 年
- 退出顯示市場:2006 年,被 AMD 收購。
- 公司現況:2011 年被 AMD 以 54 億美元收購,目前作為 AMD 旗下的 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 存在並繼續設計、推出顯示晶片。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生存年代幾乎橫跨整個電腦圖形硬體加速發展史的 ATI,如同先前提過的,我一直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談 ATI 的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它們早期的產品是以「相容 IBM 官方產品」為主,因此並沒有很大力度的去推動自家的產品,但由於價格遠比 IBM 本家產品來得低廉,偶爾在性能上甚至得以超過 IBM 本家產品,因此在市佔率上 ATI 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不容小覷的一間重要公司。
1985-1986:草創時期
ATI 在 1985 年創立,以個人電腦市場瞬息萬變的發展趨勢來說,除了生產處理器的 Intel 與 AMD 之外,硬體廠商能從 1980 年代一路存活到 21 世紀以後的例子其實並不多,ATI 更是顯示晶片廠商中少數能夠如此長壽的 (NVIDIA 還沒出生呢,比 ATI 更長壽的還有現今仍然生產顯示晶片的 Matrox,不過後期主要僅針對專業市場與伺服器領域)。
在 1987 年下半以前,ATI 主要的業務是為 IBM 與 Commodore 等電腦廠商提供主機板上的整合顯示晶片,而 ATI 首次將自行設計的晶片用於生產獨立顯示卡是從 1986 年開始的 CW16800 家族,以這系列晶片衍伸出來的顯示卡產品主要有 ATI Graphics Solution (相容於 HGC)、ATI Color Emulation Card (可以將 CGA 訊號轉成單色輸出到單色螢幕上)、隔年推出的 ATI Graphics Solution Plus (相容於 CGA、MDA 與 HGC) 系列等。
本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則是 1988 年推出的 Small Wonder Graphics Solution (下圖),這張卡的特性基本上與 Graphics Solution Plus (上圖) 相同,但整合度較高因此 PCB 體積相對小,成本亦較為低廉。
1986-1992:短命的 EGA 與長青的 VGA 時代
而從 1987 年開始 ATI 也生產了相容於 EGA 規範的 EGA Wonder 系列,使用自家的 16899 晶片與 CHIPS 生產的 P86C435 晶片組成 (ATI 自家的 16899 其實只是時脈產生器,真正的顯示核心反而是 CHIPS 做的 XD),移除了部分 HCG 功能但增加了 EGA 的支援能力,在當時以 399 美金的相對低價橫掃了市場,之後的升級版 EGA Wonder 800 則是加入了對 16 色 VGA 顯示模式與更高等級之 EGA 顯示模式的支援能力,比較特別的是 EGA Wonder 系列產品並不能自動偵測螢幕的類型,而是需要透過顯示卡上的 DIP Switch 切換。
之後的 EGA Wonder 800+ 則是唯一一款能透過螢幕接頭偵測螢幕類型的版本 (實際上是後來的 VGA Edge 改名並拿掉 VGA D-Sub 接頭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