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cairn 核心的情況與 Tahiti 核心相當相似,首先是在 2013 年初先由 HD 7870 GHz Edition 更名為 HD 8870,後來 AMD 又將 HD 7850 的時脈小幅調整之後再次更名為 R7 265 (900/925 MHz)、R7 370 (975 MHz) 與 R9 370 (950/975 MHz,被另外命名為 Curacao Pro)、HD 7870 GHz Edition 的時脈小幅調降後更名為 R9 270 (900/925 MHz)、R9 270X (1000/1050 MHz) 與 R9 370X (1000 MHz)。
Table of Contents
Cape Verde 核心
面向主流市場的 Cape Verde 核心則是首波 Southern Islands 核心當中規模最小的,至多只有 10 組 CU 與 640 個 SP,記憶體頻寬則進一步被折半為 128 bit 並砍除了一半的渲染輸出單元。
Cape Verde 最早在 2012 年 03 月以 HD 7770 GHz Edition (採用 Cape Verde XT 核心,只包含 10 組 CU、640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1000 MHz)、HD 7750 (採用 Cape Verde Pro 核心,只包含 8 組 CU、512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800/900 MHz) 與 HD 7730 (採用 Cape Verde LE 核心,只包含 6 組 CU、384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800MHz) 之名上市。
隨後在 2013 年初 AMD 先將 HD 7770 GHz Edition 更名為 HD 8760,後來 AMD 又將 HD 7770 再次更名為 R7 250X (1000 MHz)、HD 7750 更名為 HD 8730 (800 MHz)、R7 450 (1050 MHz) 。
Oland 核心
至於最後一款採用第一代 GCN 架構的處理器就是定位最低也最為精簡的 Oland 核心了,Oland 核心首次在 HD 8000 系列出現,以 HD 8570 與 HD 8670 型號上市,此二型號均只有 6 組 CU、384 個 SP,記憶體控制器也只有 128-bit 的頻寬,主要差異則出現在前者時脈為 800 MHz,而後者則為 1000 MHz。
隨後 AMD 又在 2013 年以 Oland 核心分為三款產品,依序分別為 R5 240 (採用 Oland 核心,只包含 5 組 CU、320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DDR3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730 MHz/780 Mhz)、R7 240 (採用 Oland Pro 核心,只包含 5 組 CU、320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DDR3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730 MHz/780 Mhz,後又改名為 R5 330) 與 R7 250 (採用 Oland XT 核心,只包含 6 組 CU、384 個 SP、提供 128-bit GDDR5/DDR3 記憶體支援,時脈為 1000 MHz/1050 Mhz,後又依時脈差異更名為 R5 340、R7 340、R7 350 三款)。
而在 2016 年,Oland 核心終於迎來了最後一次更名,作為 R5 430、R5 435、R7 430、R7 435 四種型號推出,而 R5 430 與 R7 430 則具備較高的 CU 數量 (6 組)。
第二代 GCN (Sea Islands 海島)
- 推出日期:2013 年 03 月
- 所屬系列編成:Radeon HD 7000 系列、HD 8000 系列、RX 200 系列、RX 300 系列、RX 400 系列
- API 支援:DirectX 11.1、OpenGL 4.5、OpenCL、Vulkan
- Shader Model 支援:SM 5.0
儘管 AMD 在 2013 年曾經表示「2013 年的產品線將會維持穩定」因此被國外媒體誤會為 AMD 不打算在 2013 年推出任何新款 GPU,但實際上在 2013 年當中 AMD 仍然另外推出了兩款核心,而且這兩款核心在功能特性上與第一代 GCN 架構略有一點差異,因此當時被媒體稱為 GCN 1.1 架構 (其實這在 2013 年造成了一個蠻尷尬的情況,畢竟有極少數 Sea Islands 才有的特性在 2013 年 AMD 的當家旗艦上沒有,反而中階產品卻支援,類似的情況後來在 NVIDIA 的 Maxwell 架構時期也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