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要談的改進則是全新設計的記憶體控制器 (雖然設計理念上基本上與前作幾乎是一樣的,架構圖看起來也差不多),但是可以搭配當時最新的 GDDR3 記憶體顆粒晶片使用,大幅提升了記憶體頻寬。
既然架構本身沒有甚麼長進那就回到產品本身吧,R400 系列延續了過去幾代 ATI 的傳統-同時推出原生 AGP 與原生 PCI Express 介面兩個版本的晶片,而系列當中第一款發佈的產品是 R420 (AGP 版本) 與 R423 (PCI-E 版本),定名為 Radeon X800 系列,在發佈當周先後就一口氣出現了數個不同版本 (ATI 被 NVIDIA 突如其來的 GeForce 6 系列給嚇到慌了,先是出了 XT 當高階產品,後來又趕忙推出時脈較高的版本-XTPE 來與 GeForce 6800 打對臺),到最後一共推出了下列這些版本的 R420/R423。
- Radeon X800 XT Platinum Edition (XTPE)
520 / 1120 MHz,X800 系列當中最高階的版本
具有完整的 16 條像素管線
AGP 版本-R420 / PCI-E 版本-R423 - Radeon X800 XT
500 / 1000 MHz
具有完整的 16 條像素管線
AGP 版本-R420 / PCI-E 版本-R423 - Radeon X800 Pro
475 / 900 MHz (2004 年 05 月推出)
具有 12 條像素管線
AGP 版本-R420 / PCI-E 版本-R423 - Radeon X800 GTO
400 / 980 MHz (2005 年 12 月推出)
具有 12 條像素管線
AGP 版本-R420 / PCI-E 版本-R423 (前期) - Radeon X800 GT
475 / 980 MHz (2005 年 12 月推出)
具有 8 條像素管線
AGP 版本-R420 / PCI-E 版本-R423 (前期) - Radeon X800 SE
425 / 800 MHz(2004 年 10 月推出)
系列作最低階的版本
具有 8 條像素管線,但 ROP 只剩下 8 組 (砍掉一半)
AGP 版本-R420
整體來說這批顯示卡在後來其實沒有給世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反而是配合 X800 系列顯示卡誕生而發佈的 Demo 比較為人所知,相信支持 ATI/AMD 陣營的朋友也一定知道 Ruby 這號人物吧?Ruby 的首次登場就是在這個時候。
整體來說靠著從 Radeon R300 累積下來的架構優勢,Radeon X800 系列的顯示卡在上市的時候性能上是仍然可以與 GeForce 6 系列平起平坐的,特別是在 Shader Model 2.0 遊戲方面仍然具有相當的優勢 (即便 GeForce 6 架構大改,但 GeForce FX 在處理 SM 2.0 程式的性能低落問題仍然在一定程度下影響著 GeForce 6),不過無法支援 Shader Model 3.0 始終是這代產品最難以跨越的障礙,雖然 ATI 在行銷上很努力要說服使用者相信 SM 3.0 無用論,但單靠行銷手法終究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功能支援不及對手的問題的。
之後 ATI 為了降低 R420/R423 的生產成本,並進一步改良 PCI Express 介面的傳輸效率 (以往 ATI 的「原生」做法其實仍然比較像是原生 AGP,但轉 PCI-E 介面時的轉換電路與 GPU 本身做在一起而不是使用外加的橋接晶片,因此性能比 NVIDIA 的橋接晶片做法好,但仍然比不上直接設計成 PCI Express 介面的產品,R430 開始 ATI 才真正直接把晶片設計成原生 PCI Express,也因為這樣基於 R430 的 AGP 顯示卡是需要橋接晶片的),在 2004 年底推出了將製程再次升級到 110 奈米製造工藝的版本-R430,分別做為 X800 (392 / 700 MHz,12 條像素管線) 與 X800 XL (400 / 980 MHz,16 條像素管線) 推出 (後來也用於製作 X800 GTO 的 PCI Express 版本)。
不過 R430 雖然生產成本較低,但卻因製程相對而言較不成熟而有著良率較差與時脈拉不上去的問題,而前者的影響只是節省生產成本的效果打折,但後者帶來的問題就比較大了,當時 ATI 用來與 NVIDIA 競爭的產品雖然在預設時脈下性能互有勝負,但 ATI 的產品所設定的時脈其實已經接近極限了而 NVIDIA 卻還有提升空間,為了應戰 NVIDIA,ATI 得繼續想辦法榨乾 R400 系列產品的極限才行 (畢竟 R500 短期內還生不出來)。
為了做到這件事情 ATI 選擇回頭使用成熟的 130 奈米 Low-K 製造工藝,並且以 R420/R423 為基礎進行各種小幅調整與優化,在 2004 年底造出了 R480 (PCI-E 版本) 這款晶片作為 R400 系產品的最終完成體,並以 X850 系列的名義推出,並在隔年推出了 AGP 版本的 R481 晶片,基於這兩款晶片的產品有下面這些:
- Radeon X850 XT Platinum Edition (XTPE)
540 / 1180 MHz,X850 系列當中最高階的版本
具有完整的 16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R480 (2004 年 12 月推出)/AGP 版本-R481 (2005 年 02 月推出) - Radeon X850 XT
520 / 1080 MHz
具有完整的 16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R480 (2004 年 12 月推出)/AGP 版本-R481 (2005 年 02 月推出) - Radeon X850 Pro
507 / 1040 MHz
具有 12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R480 (2004 年 12 月推出)/AGP 版本-R481 (2005 年 02 月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 R423 停產之後,後期的 Radeon X800 GTO、Radeon X800 GT 也有使用 R480 晶片屏蔽而來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