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低階產品的部分則只有 RV410 一款,以 R430 為基礎砍掉一半的像素管線、一半的記憶體頻寬與一半的 ROUs (只剩下八組) 而來,同樣基於較低成本的 110 奈米製造工藝並且與其他 R400 系列產品一樣都有六組頂點渲染器,在 2004 年 12 月以 X700 系列的名稱上市,先後有過下列幾個版本:
- Radeon X700 Pro
425 / 864 MHz,搭配 GDDR3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僅剩 128-bit
具有 8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 (2004 年 12 月推出)/AGP 版本 (2005 年 03 月推出) - Radeon X700
400 / 700 MHz,搭配 DDR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僅剩 128-bit
具有 8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 (2005 年 09 月推出)/AGP 版本 (2005 年 03 月推出) - Radeon X700 LE
400 / 500 MHz,搭配 DDR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僅剩 64-bit
具有 8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 (2004 年 12 月推出) - Radeon X700 SE
400 / 400-500 MHz,搭配 DDR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僅剩 64-bit
具有 4 條像素管線
PCI-E 版本 (2005 年 04 月推出)
實際上本來 X700 系列還有一款最高階的產品-X700 XT,時脈設定在與 X800 Pro 差不多的 475/1050 MHz,不過受到與 R430 類似的製程問題導致成本始終壓不下來,因此最後並沒有上市 (雖然有很多媒體都曾經收到 X700 XT 的樣品)。
最後要提的是,在 NVIDIA 推出 SLI 技術之後,ATI 也在 X850 系列時期推出了自家的多顯示卡技術-CrossFire,與 NVIDIA 的做法不同,ATI 在實作 CrossFire 的時候雖然與 NVIDIA 一樣有著主卡副卡的分別,但是在 ATI 這邊「並不是隨便一張 X850 都可以拿來當主卡用」,而是只有「CrossFire Edition」的特別版顯示卡才能擔當此一重責大任 (當然也比較貴)。
至於 CrossFire Edition 與一般版本顯示卡的主要差別在哪裡呢?實際上 CrossFire Edition 會比一般版本還要多出四顆統稱為 Composting Engine 的晶片,這四顆晶片分別用於將 DVI 訊號輸出給副卡、接收副卡送回的 DVI 訊號、類比訊號轉換器 (DAC) 與用於控制這些裝置的 XILINX DSP 晶片,透過這四顆晶片的處理能力來將兩張顯示卡的運算結果合併輸出以達到雙卡並用的效果。不過除了這四顆晶片之外,要組成 CrossFire 系統還得用上專用的訊號輸出線來連接兩張顯示卡才行 (如下圖)。
要特別注意的是,主卡上用來連接 CrossFire 傳輸線的那個孔並不是 DVI,從下面這張圖當中應該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一些:
然而第一代 CrossFire 並不成功 (一方面 X800 與 X850 系列本來成績就不甚理想,另一方面是需要專用線路而且還要分主卡副卡買),因此很快就在市場上消失了,第一代 CrossFire 技術僅有下列兩款產品使用 (所以其實不少人對這代 CrossFire 技術並沒有印象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