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Vision Surround 改進
接下來在開始談 Kepler 架構的各款核心產品之前,我想談的是 Kepler 架構在輸出方面的改進,這方面主要體現於多螢幕輸出,也就是被 NVIDIA 稱為 3D Vision Surround 的技術。
其實 3D Vision Surround 最早在 Fermi 架構中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當時並沒辦法單靠一張 Fermi 顯示卡就做到三螢幕環繞輸出,而在 Kepler 架構的時代當中,只需要單獨一張 Kepler 顯示卡就具備同時輸出 3+1 台螢幕的能力了 (為什麼說 3+1 呢,因為 NVIDIA 方便把第四螢幕標示為 Accessory Display,本意是給你底下三台螢幕玩 3D 遊戲環繞,上面還可以放一台螢幕看個 Facebook 或逛個網站用)。
GK104 核心
談完 Kepler 架構的重要特性之後接下來照慣例從產品看起,GK104 核心是 NVIDIA 第一款基於 Kepler 架構的 GPU 核心,如果你還記得過去幾代 NVIDIA 的 GPU 核心慣用的命名法則的話,應該會覺得蠻有意思的,GK104 聽起來並不像是旗艦大核心的代號,但卻是 Kepler 家族當中的第一款核心,而且從中階一路到高階頂級產品都是使用這款核心 (這樣的作法是否有點眼熟?跟 AMD 的做法坦白說真的挺像的)。
而看到晶片本身的外觀,第一個想法大概就是「怎麼這麼小」吧?雖然以晶片的角度來說 GK104 也不是甚麼小晶片,但相較於 Fermi 架構的 GF110 來說面積從 520 平方公分一舉縮減為 294 平方公分,甚至比 GF114 還要小顆,怎麼看都不像是信奉大核心戰略的 NVIDIA 會拿來當旗艦 GPU 的東西,感覺上面應該還要有一顆 GK100 對吧?
就目前散落與洩漏的資料看起來,當年應該是真的有 GK100 這計畫存在的 (2011 年有許多消息都是同時傳 GK100 與 GK104),只是可能因為良率、設計困難或性能提升不如預期等因素最終沒能來得及付諸實現,直到後來才做為 Kepler 半代更新產品 GK110 推出,而在 GeForce 600 系列這一世代 NVIDIA 就採取了以 GK104 中核心擔綱中高階產品,旗艦產品則用上雙 GK104 核心設計這樣類似 AMD 的作法,回顧起來因為 GK104 本身性能就相當不錯,先以 GK104 上市而不拘泥於生出 GK100 使得 Kepler 得以順利上市這樣的策略算是相當成功。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 GK104 核心本身,從上面的架構圖可以看到 GK104 核心本身是由 4 組 Graphic Processing Cluster (GPC) 組成,每組 GPC 當中包含了 2 組 SMX,因此總共有多達 1,536 個 CUDA Core 與 128 組 TMU、32 組 ROP,最早發布於 2012 年 03 月 22 日,由於 GK104 本身需要同時擔綱中高階產品線,因此基於 GK104 核心的衍生型有非常多種,一共有採雙晶片架構的 GTX 690、單晶片旗艦 GTX 680、高階 GTX 670、中階 GTX 660 與 GTX 660 Ti 以及後來的 GTX 760、GTX 760 Ti 這幾款。
首先看到的是單晶片旗艦 GTX 680 (1006 MHz / 6008 MHz),是系列編成當中唯一具備完整版 GK104 核心的單晶片產品,同時也是 Kepler 家族的第一款產品,得益於 Kepler 架構在節能方面的努力,因此是難得不需要 8-pin + 6-pin 電源輸入的旗艦級顯示卡,只需要兩組 6-pin 電源輸入即可。
GTX 680 本身並不算太特別的產品,但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那就是 GTX 680 是 NVIDIA 頭一張有為媒體測試樣品設計包裝盒讓記者可以表演開箱的旗艦卡 XD。